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赏析

(2024-06-10 18:28:22)
标签:

清词

项廷纪

减字木兰花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项廷纪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这是一个温馨美好而又感伤无奈的残夜。长夜静静地流逝,快要流尽了。此时花香经过彻夜的酝酿,已到了最芳馨最浓郁的时候,而明月虽已西斜,但词人所居的楼头,却依然清辉洒遍,这难道不是最温馨最美好的夜晚么?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这首词前二句是说,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三四句是说,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香花袭人月光照遍新楼。
此时的词人,刚从春梦里醒来,他情绪低落,百无聊懒,一张绿绮琴倚在身边,却因醉意未消,无力拨弄,一枕的愁还氤氲于床头,那自然是一场春梦给他新添的愁云了。在如此美好的春夜里,他为何沉醉、为何心绪不快、为何愁恨梦萦,为何如此感伤无奈。
这首词的上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如此充满疑问的场景。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过片二句是说,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
过片似乎是个答案。“锦屏春梦”,这当然是一场好梦,虽然我们暂且还不知道梦的内容,但这四字中流露出来的风流富贵气息,还是可以感知到的。
于是词人情绪低落了,于是好梦既被悟到难以成真,词人又添了一枕新愁了——这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答案。然而奇怪的是,词人非但不抱怨邻宅送来歌吹声,而且还希望邻宅送来的东西越多越好。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末二句是说,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词人所抱怨的是,只是邻宅墙边那枝条万千的垂杨太茂密了,以至将那后院的秋千影子(夜残月西,月光本可投送秋千影过来)阻住不放,不让它随着笙管声一起来到墙的这边。
这就是本词的妙味所在。最后两句中“秋千”二字最引人注目。“秋千”与笙管彻夜一样,都是富贵人家的象征,而作者做的是富贵风流的“锦屏春梦”,然则他的梦境,与现实中的富贵邻家,有无可联系之处呢?此其一。其二,秋千是闺中的游戏,晚上的秋千影虽然不曾过墙。其二,秋千是闺中的游戏,晚上的秋千影虽不曾过墙,但白天少女们蹴秋千时的轻快笑声、天真娇语,却极易传过墙来。闻其声而不睹其人,词人能不白日劳思、夜来成梦?笙管吹散好梦,固然可恼,但念及笙管与白天的笑语来自同一方向,又怎能不变恼为怅,怅恨笙管之外无他物同时传来?
如此说来,“只有垂杨”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只不过它不像“多情却被无情恼”那么说得露骨,而是含蓄、沉著,但一旦被人悟出,其滋味倍觉深长。

附录: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项廷纪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ng):谓笙声繁密。脆管:清脆的笛声。

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

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作者简介
项廷纪(1798~1835)字莲生,初名继章,又名鸿祚。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中举前三年,火毁其家,奉母入京投亲,半道遇水,母与侄死之。中举后,应礼部试不售,归益困,遂以愁病卒。工词,自言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论者谓其词有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有张炎其秀折而去其率,荡气回肠,与纳兰若容、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词集名《忆云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