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缕曲·观剧,时演林冲夜奔》赏析

(2024-02-11 12:58:09)
标签:

清词

黄景仁

金缕曲

观剧

金缕曲·观剧,时演林冲夜奔
黄景仁
姑妄言之矣。又何能、衣冠优孟,子虚亡是。雪夜窜身荆棘里,谁问头颅豹子?也曾望、封侯万里。不到伤心无泪洒,洒平皋、那肯因妻子?惹我发,冲冠起。
飞扬跋扈何能尔。只年时,逢场心性,几番不似。多少缠绵儿女很,廿年以前如此。今有恨、英雄而已。话到从头恩怨处,待相持、一恸怨伊死。堪笑否,戏之耳。
《水浒传》群雄中,豹子头林冲以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被官府逼上梁山,其遭遇尤其令人扼腕慨叹。奸臣当道,小人得志,英雄怀才不遇,惆怅失路,这是封建社会中贤能之士的共同的大悲哀,因此林冲的故事往往引起他们莫大的共鸣。
“姑妄言之矣。又何能、衣冠优孟,子虚亡是。”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姑且观看演出,不必管它演的是真是假。
词上片开头从侧面切入,舞台上的虚构,总能触发人们的感想。这表明了作者对戏剧观赏的基本看法,也为下文的任意抒发感受打好了基础。
“雪夜窜身荆棘里,谁问头颅豹子?也曾望、封侯万里。”接着三句是说,林冲曾如汉班超那样志在立功边关,封侯万里,不行却遭奸人陷害窜身荆棘,雪夜被逼上梁山。在他落难之时,又有谁再理会豹子头的大名呢?
词人以沉郁之笔、激楚之情描绘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
“不到伤心无泪洒,洒平皋、那肯因妻子?惹我发,冲冠起。”上片歇拍四句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如今泪洒平皋,又非只为爱妻受辱而怒发冲冠、被迫造反。
如今奸臣当道,忠良被逐,词人笔下一股苍凉之气,令人为之惕然、怆然。配以顿挫铿锵的节奏,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哀与壮烈,使读者心为之紧,血为之热。
下片换头处笔锋陡然一转,从极高昂处宕开去,写观剧触发对林冲故事的回忆。
“飞扬跋扈何能尔。只年时,逢场心性,几番不似。”在少年时意气风发、飞扬跋扈,在做官后逢场作戏,都与最终被逼上梁山的境地大不相同。
在造反多年成为梁山上的主要头领之后,杀尽不平方太平的铁血精神恐怕已经成为林冲一类人物的思想支柱。
“多少缠绵儿女恨,廿年以前如此。今有恨、英雄而已。”接着三句是说,缠绵的儿女只恨只是属于过去,那只是二十年前的旧事罢了。如今的恨是英雄的恨。
这是英雄的家国之恨,一种奸贤易位、报国无门的大恨,这种“恨”并不因林冲身处草莽而有所改变。
“话到从头恩怨处,待相持、一恸怨伊死。”这二句是说,但说到当年的恩怨,想到身遭陷害无法保全妻子,豹子头林冲仍然为之悲痛欲绝。
“堪笑否,戏之耳。”末二句是说,剧中看似矛盾的情形过真可笑吗,这只是戏剧而已。
虽然此人自称不过是戏罢了,但有心的读者正不会因其口头上的戏言而停止对封建社会英雄贤良悲剧命运的深思。

附录:金缕曲·观剧,时演林冲夜奔
黄景仁
姑妄言之矣。又何论、衣冠优孟,子虚亡是。雪夜窜身荆棘里,谁问头颅豹子?也曾望、封侯万里。不到伤心无泪洒,洒平皋、那肯因妻子?惹我发,冲冠起。
飞扬跋扈何能尔。只年时,逢场心性,几番不似。多少缠绵儿女恨,廿年以前如此。今有恨、英雄而已。话到从头恩怨处,但相持、一恸怨伊死。堪笑否,戏之耳。
注释
衣冠优孟:《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春秋时楚国的优孟擅在表演中以嬉笑滑稽作讽谏,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生活贫困,优孟便着孙叔敖衣冠面见楚王,他模拟孙叔敖的神情动作栩栩如生,令楚王非常感动,乃封赏孙叔敖之子。后遂以“衣冠优孟”指代演戏。
子虚亡是: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子虚、乌有、亡是公都是虚构的人物。此代指虚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