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丑奴儿慢·春日》赏析

(2024-02-06 13:48:22)
标签:

清词

黄景仁

丑奴儿慢

春日

丑奴儿慢·春日
黄景仁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是何人、挑将竹泪,粘上空枝?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词题取作“春日”,全篇也不乏记绘春日的景物,是故今人选本多视本词为伤春、惜春之作,其实这首词与作者早年的恋爱经历有关。
词人十五岁时,于正月上元节拜望新迁回常州的姨母屠氏,初识了与自己同龄的表妹,从此便成了第三桥边表妹家的常客。两人互相爱慕,朝夕殷勤。然而两年后因补博士弟子员,词人不得不赴宜兴就读,就在这一年中,表妹受聘出阁,嫁了一个根本没法般配的“驵侩”,致使词人在“忍见青娥绝塞行”的痛苦之余,再也抹不去铭入心底的倩影。这场初恋悲剧及日后的思念,在词人《绮怀》、《感旧》、《别意》等作品中都有深情的示现。本词作于乾隆戊子(1768),词人时年二十岁,以妻子临产而终止客游返回故里,借居第三桥,因而有了“日日登楼”的机会,再次沉入前尘旧影的忆念之中。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天天登楼,每天都换了一番春色。
开头两句,诚然已对春天的总体印象发端,但“一换一番春色”,在通常的游春者或会激发春色常新、美不胜收的感想,而词人的体会大相径庭,直视为惆怅之源、伤感所本,足见他的“日日登楼”,本来就不是为了赏春。
“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接着二句是说,这如席卷之速、水流之疾的春日,是谁说的“春日迟迟”呢?《诗经·豳风·七月》有“春日迟迟”的说法,“迟迟”为日长之意,词人则加以反对,认为当是“似卷如流”;其实纵然春景“一换一番”,但坐实到每日登楼的那番所见,当不至于“似卷如流”,实是以今抚昔、追忆往日春情的感受。“一换一番”的结果,是春光老去,绿深红稀。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这二句是说,一阵野风掠过了草地,草背上白色的烟浪滚过。
“白烟飞”三字,生动地描绘出芜草丛生的衰飒景象。
“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在残垣败壁的左侧,一株小桃花寂寞地开放,没人知道。
这是唯一的亮色,这种冷机惨淡的氛围恰恰与词人的心绪吻合。
想来这株小桃树对诗人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令他徘徊流连,唤回了当年同表妹在此相会的记忆。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换头三句是说,徘徊在小桃树花下,清楚地记得,三五年前。
《绮怀》诗之三“来从花底春寒峭”,之十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足证“三五年时”是实写而非喻意。
“是何人、挑将竹泪,粘上空枝?”这二句是说,是什么人将竹枝上的泪痕,粘上了空枝?
他自然也想起两人痛苦的诀别,回忆起她的泪容,所谓“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感旧》之三)。“挑”、“粘”二字是对这一旧情境的刻意描画,这两句显然不是春日的实际闻见。
“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这二句是说,在熟悉的小池边低头,池中映出憔悴的身影。
词人步过熟悉的小池,如今早已人去池空,但当年双依双偎的景象仍历历在目。“影儿憔悴浸春池”,“憔悴”一词,人我两绾,成了这场爱情悲剧结局的沉痛写照。
“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末三句是说,表妹终于在这条路上走远了,不要再去招惹相思。
词人在结句故作决绝之语,表面上看似出以忘情之笔,但实际效果却是使人从他的绝望无奈中,更感受到他骨子里的一往情深。

附录:丑奴儿慢·春日
黄景仁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是何人、挑将竹泪,粘上空枝?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