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春日登楼》赏析
(2023-11-07 18:09:53)
标签:
清词邵长蘅鹊桥仙春日登楼 |
鹊桥仙·春日登楼
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春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栏千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这首词写春日羁旅怀乡之情。词之别致处,在于通过景与情的巧妙反衬,把难摹难状的思妇春愁生动地描叙出来。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杨花之色如雪,桃花之繁如雨,千家万户都高高卷起帘子。
词一开篇即从盛春的景物落笔,开头三句当是词人登楼所见的春景,词人选取了春季这两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渲染出一派万紫千红的江南春天胜景。大好春光给人间带来蓬勃活力和无限生机。此时此刻,人们没有理由不高卷帘子,尽情呼吸这春天的气息,尽情观赏着春天的美景。
“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接着二句是说,芳洲绿草一片郁郁青青,与远处的姑苏台畔的绿草已经连成一片。
词人把眼光对准了稍远处的翠绿春草,“草痕齐”同样传达了盛春的气息。这里的“青”字,与宋王安石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两句,也令人想起《楚辞·招隐士》中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与下文的“催归”云云是语义绾连的。
总的说来,词的上片无一不在极写春日之景的繁盛,无一不在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在这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中,词人登楼远望赏春,本应是充满着一股开朗乐观的情思才是,却不料反而平添了浓浓的怀归愁绪。于是词的下片,笔意陡转,抒写了恼人春色勾起的不尽相思。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换头三句是说,催归的杜鹃啼鸣和燕子的飞回,都是造物主给春天带来的物候特征,但在词人的心中,却惹起了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归之愁。
换头三句,具体写了词人的思归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到底强烈到什么程度呢?
“凭阑千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末二句是说,凭栏远眺,千万重山层层叠叠,但这千万重山充其量只等于全部乡愁的一半罢了。
结句中原本难以描摹难以度量的相思之愁,经过词人的物化,量化描写,获得了具体的形象,收到的功效,令人回味无穷。
附录:鹊桥仙·春日登楼
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千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注释:
姑苏台:台名。在姑苏山上(今江苏苏州西南),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杜宇:即杜鹃鸟。
作者简介
邵长蘅(1637-1704)字子湘,号青门山人,一名衡。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诸生。江南奏销案起,被削去功名。遂弃帖括业,肆力于辞章。尝游京师,时贤皆重之。就太学试,得授州同知,不就。宋荦任江苏巡抚,聘之入幕。其文步趋明唐顺之、归有光,诗宗唐,格高气遒。词所存不多。有《青门集》。其词见《昭代词选》等词总集。
前一篇:《凄凉犯·子韶归自江上》赏析
后一篇:《柳梢青·即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