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旅月怀人》赏析
(2023-05-17 18:33:24)
标签:
清词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 |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词的好处,在于它能通过语句的错落安排、声韵的抑扬交替,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韵,让人在吟咏回味之余,往往不觉沉浸其中。这首词就有这个特点。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低低的明月离窗帘不过数尺,栖息的乌鸦和喜鹊忽然惊飞,就因为见了这一片令人伤心的月色。
身在旅途,独自孤宿。上片前三句铺写景物,写实中融入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意境,为全词的进一步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随着词意的推进,我们便可发现在这深秋明月之夜,词人与乌鹊同样无法安寝,那惊飞的乌鹊只不过是抒写一种愁思的起兴而已。皎洁的月色之所以白得伤心,也是人的情感投射而已。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上片后二句是说,老友们远在万里彼此关山阻隔,南楼是谁吹奏起凄凉的《梅花落》?
接着两句揭出“怀人”的主旨。作者在此虽然没有点出所怀故人是谁,但从他的生平交游推测,很可能是指远谪边地的友人。故人一别,相见无期,有的更是生死永别,怎么不让人思绪萦怀?这两句既虚中有实,又寄慨无端,写得清空凄婉,触绪纷沓。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下片前三句是说,蟋蟀在灯前鸣叫似乎故意欺负生病的旅客。我忍不住起床只见人影徘徊,即使想入睡又怎能使得?
过片转入室内近景描述。雨帘外月色惊鸟相应,灯前病客难安。
“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末二句是说,墙角边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多亏它遮挡了窗户使屋内一片漆黑。
这时庭院墙角的芭蕉被风吹得瑟瑟作响,恰与笛声、蟋蟀声共同组成听觉上的共鸣,这本该引起作者强烈的反应,然而末句“亏伊”云云出人意料地反而对此表示感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风吹芭蕉发出声响的同时,也移来了阴影,遮黑了被明月照亮的窗户,使视觉的触目惊心得以缓解,使自己能在封闭的环境中隔绝由景到情的媒介。可见月下怀人之思已经浓烈难释到了何种程度,以至稍有逃避的空间,亦觉欣慰。这又是从反面来衬托和渲染愁思的不可排遣。
附录: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 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重头六十字,仄韵。
“乌鹊”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诗意。
伤心白:形容月色惨淡,一种感受语。
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李白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一名《梅花引》。
作者简介
宋琬(1614~1674),清初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前一篇:《满江红·钱塘观潮》赏析
后一篇:《满江红·古陌邯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