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烈石·西湖》赏析
(2023-04-02 14:36:13)
标签:
明词屠隆清江裂石西湖 |
清江烈石·西湖
屠隆
淼淼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四面山青不断,楼阁外、乱水明霞。有画船锦缆载词客,金翘杂珮,强半挟吴娃。水穷处、长林古寺,夏木绿荫遮。
回首望空明,白鸥隐隐飞来,带一片轻沙。把酒问西湖,今来古往,都不管兴亡,旧恨年华。且与君棹扁舟,听取哀弦急筑,散发弄荷花。
《清江烈石》为屠隆自度曲,句式参差而声调谐婉,足见词人精审音律。词中描写西湖夏日风光,抒发携侣同游感慨,笔随意到,灵动自然。
“淼淼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烟波浩渺的西湖在杭州城郭西偏,芦苇一类的水生植物在西湖遍布。
开篇两句点出西湖地貌及观赏心情。西湖在杭州城郭西偏,故曰“背斜郭”。白堤横贯湖中,将湖面分成两片,近郭者称里湖,远郭者称外湖,故曰“重湖”。湖面周长三十余里,远望烟波浩瀚,故曰“淼淼”。“蒹葭”是芦苇一类的水生植物,夏日青苍茂密,能给人一种清丽的美感。它又是一种能引发遐思的传统物象,《诗经·秦风·蒹葭》即借之起兴,抒写追求不获的的迷惘与愁闷。“永日坐蒹葭”既流露了同杜甫“日日江楼坐翠微”一样寂寞的心情,又隐含着同“蒹葭”古诗一样的忧伤意绪。
“四面山青不断,楼阁外、乱水明霞。”次拍是说,西湖周围群山环绕,又有许多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与撩乱的水光和鲜妍的霞彩交相辉映。
次拍总括眼前山水。如此绚丽多姿景色,概括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但词人只用十四个字便生动地描绘出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有画船锦缆载词客,金翘杂珮、强半挟吴娃。”三拍是说,来来往往的画船锦缆,风神潇洒的文人雅士,服饰艳丽的越中少女,衣香鬓影,笑语欢歌,使明媚的湖光山色更添异彩。
三拍转写游湖士女。夏季游湖人物众多,特写词客娇娃,既有以少总多的作用,也有映衬湖山之美的效果,是善于摄取典型的。
“水穷处、长林古寺,夏木绿荫遮。”四拍是说,水路已穷,离船上岸眼前又别是一番光景: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寺院,到处都被盛夏树木的绿荫遮掩着。
四拍转写湖畔山林。词人只写出客观景象,并未说明主观感受,但读者自会从中体会到一种幽森静穆,如临仙境的怡悦。
上片许多景语,似乎已把西湖佳胜写尽,再难措笔了。但词人巧妙地移形换步,又从回望的角度写出一幅新颖的画图。
“回首望空明,白鸥隐隐飞来,带一片轻沙。”换头三句是说,回头望去,空阔明净的天边隐隐飞来一群雪白的鸥鸟,轻抹在水边的沙滩也好像在随着飞鸥缓缓移动。
清新淡雅而生气远出,真是化工之笔。“带”字尤为难得。沙滩原是静止的,但因鸥鸟由远而近地飞来
下面的沙滩也随着人们眺望鸥鸟的视线由远而近地出现,看起来就像是被鸥鸟带动的了。如此描写,不但非常逼真,而且分外生动。
“把酒问西湖,今来古往,都不管兴亡,旧恨年华。”这四句是说,拿起酒来责问西湖:为何长是这般悠闲自在,全不管人世间的兴亡成败,旧恨新愁。
在这里,词人顺景入情,泼墨抒写游湖感慨。表面上是责问西湖,实际上是讽刺世人只顾宴安逸乐,从不关心国家的治乱安危。屠隆原是一个有责任心而且操守高洁的清官良吏,因而有此感叹。
“且与君棹扁舟,听取哀弦急筑,散发弄荷花。”末三句是说,我只好同你一起放浪形骸,逍遥物外了。
李白在《宣州谢跳楼饯别校叔叔云》一诗中曾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屠隆化用了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但不似李白直说,更觉言辞含蓄,韵味深长。
附录:清江裂石·西湖
屠隆
淼淼重湖背斜郭,永日坐蒹葭。四面山青不断,楼阁外、乱水明霞。有画船锦缆载词客,金翘杂珮,强半挟吴娃。水穷处,长林古寺,夏木绿荫遮。
回首望空明,白鸥隐隐飞来,带一片轻沙。把酒问西湖,今来古往,都不管兴亡,旧恨年华。且与君棹扁舟,听取哀弦急筑,散发弄荷花。
作者简介
屠隆(1544-1605年),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万历五年中进士,曾任礼部主事、郎中等官职,为官清正,关心民瘼,后罢官回乡。屠隆是个怪才,好游历,有博学之名,尤其精通曲艺。屠隆不但写戏编戏,还演戏,其家中便自办有戏班,还掏钱聘请名角。其戏曲主张“针线连络,血脉贯通”,“不用隐僻学问,艰深字眼”,他甚至编导过整出戏无曲,宾白演出始终(话剧的雏形),广受欢迎。
前一篇:《临江仙·迟日三眠浑似柳》赏析
后一篇:《好事近·帘外雨丝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