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江仙·题红梅》赏析

(2023-03-27 19:05:08)
标签:

明词

吴承恩

临江仙

题红梅

临江仙·题红梅
吴承恩
春气着花如醉酒,寒枝吹出秾芳。罗浮仙子素霓裳。丹砂先换骨,朱粉旋凝妆。
颜色虽殊风格在,一痕岁月昏黄。百花头上占排场。问他桃与李,谁敢雪中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北宋林逋写下这一联咏梅名句后,“暗香”、“疏影”已成咏梅诗词的核心意象;清淡的幽香,篱边的疏影,也为咏梅诗词定了情景基调。然而吴承恩的这一阕《临江仙》,出自胸臆,即写梅之色,又写梅之骨,把红梅的秾芳劲骨,写得深情动人,韵味无穷,表达了明朝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趣味。
“春气着花如醉酒,寒枝吹出秾芳。”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春气如酒花如人,梅饮春酒醉颜红,寒冷的枝头飘散出浓郁的梅香。
开篇承题,先写梅之色,次写梅之芳。“春气着花如醉酒”,未着“红”字,却能让读者领略到“红”色。词人以巧妙比喻,逗引读者的想象。“寒枝吹出秾芳”,不仅写梅香之浓郁,更写出秾芳飘散而充溢天地之间的广远。再将“寒枝”与“秾芳”连而玩味,则可见出词人开篇便一笔涵两意既写梅之色又写梅之骨的匠心所在。
“罗浮仙子素霓裳。丹砂先换骨,朱粉旋凝妆。”上片后三句是说,罗浮仙子淡妆素服。先是用丹砂换骨,接着用朱粉化妆。
在这里词人将美丽的美花仙子的传说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对“红梅”的秾芳劲骨作了更深一层的唱叹。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代开皇年间,赵师雄游罗浮山,一日天暮日寒,在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迎接师雄。于是同饮而醉,醒时发现乃在梅花树下。此后,人们便以罗浮仙子指代梅花。罗浮仙子的特点是“淡妆素服”,以喻寒梅淡淡的幽香。吴氏此篇为“题红梅”,故须将“淡妆”着色:“丹砂先换骨,朱粉旋凝妆。”这又表明,在词人看来,淡妆着色,由内而外,丹砂换骨当先于朱粉凝装。上片一巧喻、一传奇,把红梅的秾芳劲骨,作了深情的传神写照。
“颜色虽殊风格在,一痕水月昏黄。”换头二句是说,颜色虽然不同但风格永在,月色如银,红梅照水,红白相映,分外妖娆。
下片首句以理语提起,似有多重含义:一是点醒词的主旨,咏色是为咏骨;二是承上启下,表明将由上片侧重咏色转到下片侧重咏骨;三是一个“殊”字,既表达了对红梅的特殊偏好,也点出了红梅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下句词人化用林逋咏梅名句,对“色”、“骨”双具的秾芳红梅,作了语淡意浓的传神写照。
“百花头上占排场。问他桃与李,谁敢雪中香?”末三句是说,红梅独占排场,早领风骚,百花前头报春色;红梅铮铮傲骨,雪中敢香,桃李面前抖精神。
末三句用斗雪傲霜的精神,富于挑战性的语气,对傲然梅骨作进一步的唱叹。
吴承恩这首赞色又赞骨的红梅词,表现出一种很有特点的审美趣味,这就是既重视感性形象又重视内在精神的健全的感官享受。

附录:临江仙·题红梅
吴承恩
春气着花如醉酒,寒枝吹出秾芳。罗浮仙子素霓裳。丹砂先换骨,朱粉旋凝妆。
颜色虽殊风格在,一痕岁月昏黄。百花头上占排场。问他桃与李,谁敢雪中香?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