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江亭远眺》赏析
(2023-02-23 18:31:10)
标签:
明词韩守益江亭远眺 |
苏武慢·江亭远眺
韩守益
地涌岷峨,天开巫峡,江势西来百折。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鹤渚沙明,鸥滩雪静,小艇鸣榔初歇。喜凭栏、握手危亭,偏称诗心澄澈。
还记取、王粲楼前,吕岩矶外,别样水光山色。烟霞仙馆,金碧浮图,尽属楚南奇绝。紫云箫待,绿醑杯停,咫尺良宵明月。拚高歌、一曲清词,偏彻冯夷宫阙。
这是一首临江宴饮词,写得气魄宏大,声情激越很能反映作为一个仗义执言的谏官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从词中所写多及湖北旧事和楚南风物来看,题中的“江亭”似在安徽长江北面的安庆,而词则作于作者贬官任安庆府判时。
壮观的景物往往能使人胸怀开阔,而开朗的胸怀又能更深入地体味和更形象地再现景物的壮观。这首词给人的感悟,正是这种物我相得的奇妙契合。
“地涌岷峨,天开巫峡,江势西来百折。”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地上涌出了岷山、峨眉山,巫峡高耸鬼斧神工,长江百折西来。
长江历来以雄浑壮阔,浩荡不息著称于世。这首词落笔仅三句,就把它几经曲折,汹涌西来的气势和盘托出,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其写长江上游的崇山峻岭而以“岷峨”为代表曰“地涌”,写沿途急流险滩而以“巫峡”作标志曰“天开”,十分突出和形象地概括了群峰如涛遍地奔涌、众峡高耸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象,从而衬托出“江势”一句状绘百折西来、冲险折阻的神韵。面对如此壮观的自然现象,自然情不自禁会联想到那些与之相关的历代英豪。
“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这三句是说,想起了祖逖北伐渡江时拍打船桨,对天发誓;又想起了苻坚伐晋时的自负自夸,长江上出现过多少过去的豪杰。
“击楫中流”是说晋元帝时豫州刺史祖逖在北伐渡江时拍打船桨,对天发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见《晋书·祖逖传》),“投鞭思济”则是前秦苻坚在伐晋时不听石越的相劝,而自夸“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见《晋书·苻坚载记》)。这两件事都与眼前界隔南北的长江有关,作者在此提及并予感叹,自有其怅然难言的苦衷,而绝非一般空泛的聊发思古之幽情。在概写大江东去的形势和回顾了南北相争的历史风云之后,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江边近景。
“鹤渚沙明,鸥滩雪静,小艇鸣榔初歇。”这三句是说,鹤鸟栖息的水边沙石明丽,鸥鸟投宿的滩头风平浪静,小船上捕鱼的鸣榔声刚刚止歇。
这时天已临暮,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安宁。
“喜凭栏、握手危亭,偏称诗心澄澈。”上片歇拍二句是说,高兴地倚靠着栏杆,站在高亭上,诗心如此,难免有超凡脱俗之想。
这种景物和氛围很快感染了远眺的作者,物我相得的舒适使他从怀古的慷慨激昂中走出,走入一种尘虑尽洗的境界。
“偏称”犹独称、正称;“澄澈”令人想起南朝齐谢眺的名句“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还记取、王粲楼前,吕岩矶外,别样水光山色。”过片三句是说,还记得,王粲楼前和吕岩矶外不同于别处的水光山色。
过片又由惬意的观景跌入追忆。尽管为了不离“远眺”之意而特别点出“水光山色”,但“别样”两字已经明显透出作者在此为什么要选择“王粲楼”和“吕岩矶”来作为记取内容的深意。由于王粲当年登当阳楼作《登楼赋》抒写乡愁是历来怀才不遇的熟典,吕洞宾虽属神仙中人仍不失高蹈出世之意,所以这可以看出是作者对于隐退避世也有所考虑的暗示。然而作者虽遭贬谪却不失用世之心,因此有别样的感觉也是很自然的。
“烟霞仙馆,金碧浮图,尽属楚南奇绝。”这三句是说,烟霞缭绕的道观、金碧辉煌的佛寺,这是楚南地区的一个奇观。
景中自含唐代杜牧笔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但也是明太祖因做过和尚而在江南大造佛寺的写实。
“紫云箫待,绿醑杯停,咫尺良宵明月。”这三句是说,我准备了紫云名箫和绿醑美酒,打算迎接近在咫尺的良宵明月。
这又是上片“偏称诗心澄澈”的进一步延续。
“拚高歌、一曲清词,偏彻冯夷宫阙。”结拍二句是说,对景畅饮抒怀,把自己的一曲清词上呈朝廷。
“冯夷”是传说中的水神,作者临江高歌而以其喻指皇城帝阙,很贴切自然。
附录:苏武慢·江亭远眺
韩守益
地涌岷峨,天开巫峡,江势西来百折。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鹤渚沙明,鸥滩雪静,小艇鸣榔初歇。喜凭栏、握手危亭,偏称诗心澄澈。
还记取、王粲楼前,吕岩矶外,别样水光山色。烟霞仙馆,金碧浮图,尽属楚南奇绝。紫云箫待,绿醑杯停,咫尺良宵明月。拚高歌、一曲清词,偏彻冯夷宫阙。
注释
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古人认为它们是长江的发源地。
击揖中流:典出《晋书·祖迅传》。“(祖逛)中流击揖而誓曰:‘祖逛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投鞭思济:典出《晋书·符坚载记》。符坚将要攻打晋国,石越谏曰:“(晋)国有长江之险,二,…未宜动师。”坚日:“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鸣榔:古代捕鱼用长木叩击船舷以惊赶鱼群。
绿醑:绿酒。醑,指美酒。冯夷:水神名。
作者简介
明湖广石首人,字仲修,号樗寿。应贤良文学聘,为广西佥事,有安抚民人功,迁河南道御史。因直言忤旨,谪充国子监膳夫供事。寻复为御史,凡三历台谏,屡起屡谪。帝尝命力士用铁锤击令仆地。改春坊中允。后以病归。有《樗寿集》。
前一篇:《浪淘沙·啄莎滩》赏析
后一篇:《长相思·寄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