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兰花慢·金故宫太液池白莲》赏析

(2023-02-20 18:54:04)
标签:

明词

木兰花慢

金故宫

太液池白莲

瞿佑

木兰花慢·金故宫太液池白莲
瞿佑
记前朝旧事,曾此地,会神仙。向鳷鹊桥头,花迎凤辇,浪捧龙船。繁华已成尘土,但一池、秋水浸长天。白鹭曾窥舞扇,青鸾惯递银笺。
多情惟有旧时莲,照影夕阳边。甚冷艳幽香,浓函晚露,澹抹昏烟。堪嗟后庭玉树,共幽兰、远向汝南迁。留得宫墙杨柳,一般憔悴风前。
瞿佑著有《剪灯新话》,是明朝文言小说的代表。也工于诗词,多写闺情风月。词有《余清词》、《乐府遗音》,风格略似柳永,有世俗化倾向。
有元一代,特多咏史之作,这个风气延续到了明朝。瞿佑这首词写的是金中都(今北京)故宫里的太液池遗址里的白莲花。到了秋天,花容憔悴,在夕阳辉映下,不知是否还是当年灿烂开放的那一茎?词就从此写起。
“记前朝旧事,曾此地,会神仙。”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白莲,你是否还记得前朝旧事,曾在此地见过那恍若神仙般的宫廷显贵、后宫嫔妃?
“向鳷鹊桥头,花迎凤辇,浪捧龙船。”接着三句是说,就在那鳷鹊桥头,繁华如锦,迎来了凤辇香车,而桥下的碧浪里,捧出了龙船数艘。
在这里,金人游览太液池的景象,几乎都仍历历在目。
“繁华已成尘土,但一池、秋水浸长天。”这二句是说,转眼间繁华成了烟云尘土,惟见太液池一池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白鹭曾窥舞扇,青鸾惯递银笺。”这二句是说,白鹭曾经偷窥宫里舞姬的舞姿,青鸟为人传递表达衷情的诗笺。
这广大水域可是昔日宫中珍禽休憩栖息的地方。青鸾即青鸟,这位西王母的信使,专司传递音讯。现在这些有灵性的鸟儿都不见了,水中空空如也。
“多情惟有旧时莲,照影夕阳边。”换头二句是说,不变的只有当年的白莲花依旧生长太液池水中,在夕阳之中照影自怜。
“甚冷艳幽香,浓涵晚露,澹抹昏烟。”这三句是说,姿容冷艳,还散发着幽香,浓浓地蕴涵着冰冷的晚露,淡淡地涂抹着昏黄的烟雾。
“堪嗟后庭玉树,共幽兰、远向汝南迁。”这二句是说,南朝旧曲,一切堪嗟,这白莲花不也是异代的玉树后庭花么?当初宫中苑里的名贵幽兰都已迁向远方。
最值得叹息感慨的是当年金朝宫廷里的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已成镜花水月、泡影闪电,转瞬都成一梦,让人不由想起《玉树后庭花》——那著名的亡国之音。
“留得宫墙杨柳,一般憔悴风前。”末二句是说,留下的只是宫墙杨柳,也显出憔悴不堪之色,在风前摇曳。
不变的只有宫墙柳,它虽仍是年年春色,但树木花草也能感触世运消长,熏染了衰败的气息,这和白莲一般多情的柳树,也显出憔悴之色。无情与有情,变与不变,令人有无尽感慨。词里只见花、鸟、树木,人呢?人在词之后。易代之际的铜驼荆棘之叹、黍离麦秀之悲,尽在不言中。

附录:木兰花慢·金故宫太液池白莲
瞿佑
记前朝旧事,曾此地,会神仙。向鳷鹊桥头,花迎凤辇,浪捧龙船。繁华已成尘土,但一池、秋水浸长天。白鹭曾窥舞扇,青鸾惯递银笺。
多情惟有旧时莲,照影夕阳边。甚冷艳幽香,浓涵晚露,澹抹昏烟。堪嗟后庭玉树,共幽兰、远向汝南迁。留得宫墙杨柳,一般憔悴风前。
作者简介
瞿佑 :(1341-1427),亦名佑,字宗吉,自号存斋,钱塘人,享年87岁。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坚定的宋诗支持者。有《归田诗话》、《鼓吹续音》等书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