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徐复初池亭听雨轩》赏析
(2023-01-15 15:22:23)
标签:
元词宋褧贺新郎池亭听雨 |
贺新郎·徐复初池亭听雨轩,至治辛酉时,予将至湖南
宋褧
银竹能宫羽,向荷盘、跳珠腷膊,花奴羯鼓。浏浏泠泠春泉逗,滴尽槽头香醑。爱徽处、遗音太古。暗度松筠时淅沥,恍吴娃、昵枕传私语。吾试听,有佳趣。
主人未解离愁苦。对凉秋、芭蕉巨叶,梧桐高树。梦断罗裙天如漆,一寸乡心凄楚。点点是、寂寥情绪。明日孤舟成独往,更难堪,长夜潇湘浦。凭曲槛,且容与。
这是一首写听雨之感的词,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辛酉(1321),时间远在作者显贵之前,抒发的感慨颇富江湖漂泊之恨。
词一开始便从听觉感受上切入,同时也不忘以视觉感受衬托。
“银竹能宫羽。向荷盘、跳珠腷膊,花奴羯鼓。”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茫茫白雨如千万支银竹制成的利箭曳影而至,发出的声音恰似一支乐队按五声音阶演奏出抑扬顿挫的乐曲。珍珠般晶莹的雨滴在片片的荷叶上跳弹激溅,其繁音促节,犹如技艺高超的鼓手在击鼓。“银竹”,比喻大雨。“腷膊”,象声词,模拟各种打击声。“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的小名,他以善击羯鼓闻名。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滂沱大雨,使雨势显得更有跃动感,雨声也显得更美妙悦耳,令人神往。
“浏浏泠泠春泉逗,滴尽槽头香醑。爱徽处、遗音太古。”这三句是说,天上洒落的雨水就像地上流动的泉水,好似榨酒槽头滴出的香酒。雨声又像琴声,是大自然的太古遗音。
“春泉”前加“浏浏泠泠”,仍是具有听觉效应的意象。“香醑”(醑,酒的意思)云云,也见出作者“斗酒诗百篇”的清狂文士气质。接着又用琴声来比喻雨声,妙在不是明喻,似乎雨声就是大自然的太古遗音,也就是说那是超越了技巧、超越了欲念的纯碎的音乐。这当然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但雨声是有所变化的,这在上文已经有所表现。
“暗度松筠时淅沥,恍吴娃、昵枕传私语。”这二句是说,雨打在林子里再从枝梢上滴下的淅沥声,恍惚是江南娇女枕上的柔声细语。
一个“恍”字下在这里,自然是说这纯是作者的想象,但从“遗音太古”一下子跳到“昵枕传私语”也可见他的形象思维实在是催发到了“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自由驰骋的境界。
“吾试听,有佳趣。”歇拍二句是说,我试着听了一下,很有味道。
歇拍两短句是上片的总结。确实,雨声不但给凝神谛听的作者带来了佳趣,也令读者通过作者的描绘有所感受和体味了这种佳趣。
下片作者的笔锋转向抒发其由听雨而生发的怀乡之情。
“主人未解离愁苦。对凉秋、芭蕉巨叶,梧桐高树。”这三句是说,主人不了解我心中乡愁的痛苦,对着悲凉的秋天巨大的芭蕉叶和高高的梧桐树。
换头一句陡转,他蓦然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不由地涌起了深深的怀乡之情。其实作者的乡愁一直伴随着他,只是此时在雨声的刺激下一下子凸显出来而已。但主人徐氏却不会有这种感受,所以这一句就更具有反衬作用,使作者无人安慰的苦闷显得十分真切感人。“对凉秋”两句,则进一步在乡愁中掺入悲秋的惆怅,更令其幽忧之情变得沉重不堪。
“梦断罗裙天如漆,一寸乡心凄楚。点点是、寂寥情绪。”这三句是说,梦归故乡与爱妻团聚但是梦醒了,天色一片漆黑,我的心中凄楚。每一点蕴藉的都是寂寥情绪。
他设想自己夜来定会梦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罗裙”自然是爱妻的装束,此代指爱妻。梦断、天如漆,显示出他内心的阴郁并未有所消解。接着他直接倾诉了他的悲凉之意。
“明日孤舟成独往,更难堪,长夜潇湘浦。”这三句是说,明天我就要乘孤舟独自离开了,那就更孤寂了,在潇湘的水边夜会显得更漫长。
这两句,仍是直陈,虽属悬想之词,但这是无法避免的,情调也就格外苍凉;“更难堪”云云,几于长歌当哭。
“凭曲槛,且容与。”末二句是说,倚靠着曲曲折折的栏杆,让我定一定神。
前面一番倾诉总算将乡愁的能量耗去了部分,作者得以静下心来,结拍的收束也就顺理成章地在笔下写出,但倚阑徘徊的人物形象,仍是有心事的人物形象。
附录:贺新郎·徐复初池亭听雨轩,至辛酉时,予将至湖南
宋褧
银竹能宫羽。向荷盘、跳珠腷膊,花奴羯鼓。浏浏泠泠春泉逗,滴尽槽头香醑。爱徽处、遗音太古。暗度松筠时淅沥,恍吴娃、昵枕传私语。吾试听,有佳趣。
主人未解离愁苦。对凉秋、芭蕉巨叶,梧桐高树。梦断罗裙天如漆,一寸乡心凄楚。点点是、寂寥情绪。明日孤舟成独往,更难堪,长夜潇湘浦。凭曲槛,且容与。
前一篇:《虞美人·福州北还雨中观梅》赏析
后一篇:《台城路·次邵复孺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