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州歌头·孤山寻梅》赏析

(2023-01-10 18:47:54)
标签:

元词

张翥

六州歌头

孤山寻梅

六州歌头·孤山寻梅
张翥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好约寻访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
自从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以后,“孤山寻梅”就一直成为宋元文人所钟爱的的一个热门题目。而这首《六州歌头》就是其中的一首名篇。
梅花不同于一般的春花秋卉,它的特点在于其耐寒、高洁和超尘拔俗。而孤山的梅花则因为与林和靖的大名联系在一起,故更带有甚深的古雅气息。张翥这首词的上片就扣住上述特色层层深入地描写它的“寻梅”过程。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开头二句是说,孤山到了年底的时候,古老的石头上树枝交错杂出。
起首两句便入手擒题,点明寻梅的时地风物,给人以寒冷和高古的第一印象。“查牙”即楂牙,今通作杈丫,树枝交错杂出貌。以下则又反复渲染这两方面的感受:
“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这三句是说,林逋仙逝了,谁又是梅花的主人呢?空自疏花,梅花的芽破冰而出。
从高古方面来说,它用“逋仙去,谁为主”来为孤山的梅花显扬其身世,使人感觉此花非同凡花它的主人竟是数百年前的高士林和靖;从寒冷方面来说,他写及早梅在寒冷中开放。
“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芳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这六句是说,一位头戴乌帽(平民服饰)身跨瘦驴的诗人正在孤山的岩边小道和竹间幽径旁寻觅那残雪寒冰中展开不久的早梅嫩葩,几度在晴霞下踏着残雪?
“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这三句是说,梅花就像那空谷中的佳人,尽管天寒翠袖薄,她却独自忍耐寒风料峭。
在这里词人对于梅花遭受冷遇的怜惜,对于梅花不畏冰雪的钦佩,对于梅花高雅贞洁品性的仰慕(为此他特借用了杜甫“空谷佳人”的比拟),以及对于林和靖流风余韵的深情追怀,这种种的观感和联想则更在“画卷”以外凭借词人的直接抒情而得到亲切自然的表露。这首词的上片主要通过一个“寻”字写出了孤山之梅的个性特色以及词人自身的爱梅情怀和骚雅情趣。
“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上片末四句是说,我想到那江南江北云水迢迢的远方的梅花,同样阻挡不住我对它们的无限钟情。
上片最后四句将“寻”字转换成“忆”字而使其想象飞向更加辽阔的空间,使人深感作者对于梅花的魂萦梦牵与无限钟情。
下片则从寻梅转为赏梅,并对孤山之梅做出具体细致的描绘。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换头四句是说,老梅枝长满青苔,嫩梅蕊露芽则淡如沁痕;梅树之上有幺凤(一种鸟,也叫桐花凤)鸣叫,梅花枝干则有冻蜂排列成衙(衙,谓如排衙)。
这四句用工笔画法对梅花做精细的刻画。
“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这四句是说,孤山(瀛屿,瀛洲,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之一)的月,偏偏来照,梅影横斜,更觉清瘦的优雅姿态。
这四句又转从白天写到夜间,更见作者赏梅的兴趣匪浅。
“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这六句是说,约好了前往寻访的客人,就在上次的那家酒店,再次开宴赏梅,摘下了梅花,把梅花插在鬓边。
从梅花转为写人,写足了词人同三二知己和佳人娇女开宴赏梅、鬓边插梅的逸兴,显得何等的风流倜傥、雍容潇洒。
“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末五句是说,喝醉了酒被人搀扶,不要辜负了锦瑟年华,恐怕随着时间的过去梅花也会凋落,美好的岁月也会逝去,风沙也会把梅花吹落(在梅花落的笳声中)。
不过,就在此时,词人忽又流露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伤感意绪,词情就从雅逸而转为怊怅,令人深感作者对于梅花和自身生命的无限珍惜和眷恋。由于这样的缘故,本词的意蕴更从寻梅和赏梅进一步拓展为惜梅和惜时,变得越加丰厚深沉。

附录:六州歌头·孤山寻梅
张翥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芳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