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燕》赏析

(2022-08-22 19:14:18)
标签:

宋诗

葛天民

迎燕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自《诗经·邶风·燕燕》以来,燕就成为历代咏物诗词中常用的题材。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梁间,民间视为吉祥。
前人咏燕的作品很多,足资借鉴。但借鉴是为了创新。葛天民这首《迎燕》诗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既学习传统,又另辟蹊径,立意、运思、炼字,皆别出心裁,具有新的境界。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这首五律首联是说,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首句点明时令。咫,八寸。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接着,将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句删去首二字,组入本诗首联,虽属借用,但恰到好处。“寻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其住宅不会是雕梁画栋式建筑。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颔联是说,为了迎接新一年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那么,燕能否迎入呢?主人毫不怀疑。因为燕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基于对燕这一品质的了解,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接的准备。在各项准备中,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件,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帘”如果放下会妨碍燕的出入,而且旧帘,才是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颈联是说,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这位寻常百姓,终于迎入新燕。颈联暂撇下主人不写,着力刻画新燕。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尾联是说,燕巢早已修筑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也足见诗人之乐。
这首诗写法上善于捕捉具有特征性细节,以点概面,以静显动,视觉美与嗅觉美交织;似画,而又为画面所不可企及,显示了诗作为艺术的特殊表现功能。

附录: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
选自《全宋诗》卷二七二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葛天民,字无怀,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无怀小集》。
咫(zhí)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江上》赏析
后一篇:《海口》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