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益上人兰若》赏析

(2022-08-12 18:57:09)
标签:

宋诗

严羽

访益上人兰若

访益上人兰若
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严羽以《沧浪诗话》最为后世说诗者所称道,他以禅喻诗,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见解。他与佛门弟子不仅有联系,而且过从甚密。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即寺庙,梵文音译“阿兰若”的略语。这首诗就是记叙他为了寻访一位法名益的和尚,过沙滩,穿松林,踏积雪,冒严寒,跋山涉水,只身进山的情景。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这首五律首联是说,独自一人去寻访益上人的庙宇,路上经过一片洁净的沙滩。
青莲宇,即和尚庙。由于青莲瓣长而广,形如眼目,佛书中多用来比喻佛祖的眼睛,所以人们就用“青莲宇”来代指和尚所住的寺庙。首先,作者着力点出“青”、“白”二字。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颔联是说,一条小径延伸到积满白雪的松林深处,几座山峰在斜阳中隐隐生寒。
接着又以青松白雪为主体,层峦叠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淡雅致的山林图,用这种清雅的环境、静谧的气氛,来渲染还未露面的益上人及其寺庙的超俗不凡。可以想象,居住在这样既“青”且“白”的环境中的益上人,一定是位操行清白的高僧;位于这深山中的寺庙,也一定是个清净肃穆的去处。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颈联是说,山僧高兴地迎接我到来,带着我在林中佛阁四处赏玩。
果然,诗人的不期而至,是平时深居简出的僧人喜出望外,他殷勤地陪伴客人观赏景致,参观庙宇。山水佳胜,建筑精美,僧人又好客,诗人自然要对这样一个远离尘嚣之处羡慕不已了。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尾联是说,吟罢诗歌我拂衣告别,身后的钟声断断续续传来,最后消逝在云端。
他与寺庙主人一起吟诗作赋,欣然忘情。告辞归去时,恋恋不舍之意油然而生,那悠悠飘扬于云天之外的钟声牵动着他的情怀,寄托着他对僧友的思念,也给全诗带来了无限的韵致。结尾的钟声,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
作者认为,诗的最高妙之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应该给人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美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地。从这首诗,特别是结句来看,作者是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附录:访益上人兰若
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释
益上人:不详。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兰若:寺院。
青莲宇:青色的莲花因花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青莲宇就是诗题中的益上人兰若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供人看:一作“借人看”。
拂衣:提起或撩起衣襟。
作者简介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