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骤雨》赏析

(2022-06-15 18:37:09)
标签:

宋诗

华岳

骤雨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与唐代田园诗人写静中逸趣,有所不同;而且它是从牧童眼中来的,作为牧童生活的插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中写的是: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这首诗开头二句是说,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的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头两句作者所写的是雨中的感觉,是云色雨声。“浓泼墨”,喻云色之黑,它未写遮山,但从后面“山又绿”来看,遮山便意在言外。
“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形容风雨之声。这两句首句喻色,次句喻声。首句写暴雨将至未至;次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二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正如今天俗谚说的“夏雨分牛脊”,这里确能把夏雨的特征写出。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三四句是说,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惊!
三四两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出风雨之势。“顷刻”写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苏轼说“壮观应须好句夸”,作者正是以好句来夸壮观。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五六句是说,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
这两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末二句是说,慌忙中冒雨渡过小溪返回村中,没想到暴雨骤停,又染绿了群山。
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这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山又绿”的“又”尤足玩味。
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放笔写去,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出作者“粗豪使气”的诗歌风格。

附录: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注释
骤雨:暴雨。
车:指水车。
怒涛:汹涌的波涛。
侵早:天刚亮,拂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