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瓜庐》赏析
(2022-06-03 18:34:35)
标签:
宋诗赵师秀薛氏瓜庐 |
薛氏瓜庐
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时,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赵师秀是南宋后期的“江湖派”诗人,他与他的同乡好友徐照、徐玑、翁卷并称为“永嘉四灵”,虽然名字列在“四灵”的末位,但从整个来看,他的诗才是在其他三位之上的。这首《薛氏瓜庐》,是他的诗中比较好的一篇。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与“四灵”过从甚密,常以诗相倡和。他卓荦有大志,隐居不仕,常筑室于会昌湖西,并名其室为“瓜庐”,有“瓜庐诗”一卷行世。赵师秀这首五律,就是题咏薛师石的“瓜庐”的。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首联是说,封侯的意念早已丝毫不存,悠悠然远离了尘世的嚣纷。
首联写出了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初有个人叫召平,秦朝时曾做过东陵侯,秦亡不仕,种瓜于长安青门外,世称青门瓜。赵师秀在这里赞扬薛氏“不作封侯念”,显然是暗用了这个掌故。“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景远离尘嚣,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在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颔联是说,每天只顾忙着应付种瓜的事还不算,而且又要抽出一半儿时间来把读书分。
颔联是写这位隐士所从事的事情。隐逸之士,其劳动并非为了糊口,其读书并非为了功名,而都不过是精神寄托而已。试想,耕种累了就读读书,半耕半读,这是一种多么充实、自在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其实这两句是通过“忙”来写闲的。宋人诗中本有“闲人有忙事”的说法,毋宁说,种花、养鸟的忙,正造就了闲适生活的内容。同样地,诗人在这里也是通过种瓜、读书的忙,来把薛师石超然遗世的闲适之情巧妙地映带出来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颈联是说,远远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过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着浮云。
颈联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是那样的合拍。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尾联是说,我这一生已渐渐老去,要说隐居的高致,那是远远比不上您这位高人。
尾联直接抒发诗人对薛氏瓜庐的感触。“圃”就是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以种瓜隐居而言。这一句惋惜的慨叹,在诗中起的是“卒章显志”的作用,从而把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正面传达出来。
全诗虽然用了几个典故,但用得贴切自然、不露斧凿痕。此外,章法布置有序,读来颇为流畅。
附录:薛氏瓜庐
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注释
- 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在会昌湖西,名其居室为"瓜庐",因号瓜庐翁。
- "不作"句:《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初有个人叫召平,秦朝时曾做过东陵侯,秦亡不仕,种瓜于长安青门外,世称青门瓜。诗人在这里赞扬薛氏"不作封侯念",暗用了这个典故。
- 远世纷:远离尘世的纷争。
- "惟应"二句:是说薛氏忙于种瓜,还要分出时间来读书。
- "学圃(p)"句:自己不能像薛氏那样隐居种瓜。学圃:学习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君:指薛师石。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