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日》赏析

(2022-05-13 18:56:13)
标签:

宋诗

高翥

秋日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春秋时节的景物,似乎触处皆是诗。在诗人眼中,一草一虫,一花一叶,都是那样可爱,那样富有情趣,信手拈来,许多名篇佳作便问世了。这首小诗,就是作者在夏末秋初,伴着习习秋风,漫步在自家小院里的一时兴来之作。他好似随口吟出,那样的自然天成,毫无做作,显得趣味盎然,别具风致。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庭前的草儿衔着几分秋意,蟋蟀、寒蝉的鸣叫相互应答。
小草对于秋天的到来是最敏感的,第一阵秋风就会吹黄它的叶尖。当作者漫步庭院时,首先映入眼帘、提醒他时令已秋的景物恐怕也是那绿中开始泛黄的小草。所以作者不写花,不写树,而是下笔先写草。一个“衔”字,传神地刻画出了小草长长短短的叶梢上的那一点枯黄。这时候的秋色还不明显,自然界还以绿色为主,代表秋天的黄色只有小草叶尖上的那一点。作者着意刻画这一点,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以至世界,这是多么有趣而又活灵活现的描写。凉风至,白露降,蟋蟀、寒蝉感阴气而啼,这是夏末秋初的又一个显著特色,于是作者接着描写那躲在草丛里、墙角边的秋虫此起彼伏、互相答和的鸣唱声。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后二句是说,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它们似乎也了解邻里当和睦,曲曲弯弯地越过墙头。
此情此景,不禁触动了他的情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日里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种种往事刹时涌上心头,诗人把满腔感激之情寄托在这长长的豆荚藤上,请藤儿替自己给邻居殷勤的问声好吧。
这首诗四句都是写景,然而客观景物中无不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小草泛黄“衔”秋色,秋虫鸣叫发“悲”声,无一不是作者的主观意识。特别是“似解通邻好”一句,更是“有我之境”。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不仅是本来普普通通的景物变得可亲可爱,而且使诗歌含蓄有味,曲折有致。

附录: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释】
 翥(zhù):鸟向上飞。(组词:龙翔凤翥)
 蛩 (qióng) :蟋蟀、蝗虫。
      寒螿(jiang): 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