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怀》赏析
(2022-05-12 14:03:44)
标签:
宋诗高翥春怀 |
春怀
高翥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春衣独掩关。”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江南春天已经过去,但春寒却依然不散,远行的我穿上随身所带的全部衣衫,心事重重地独自把门儿掩关。
用春尽、春寒作两层说,却在暗中隐约透露内心深处乡思之苦、隐忧之深。头一句说江南春尽,含意实为不应再寒,这里有两层含意。其一,气候反常。二、本已不寒,而离人愁苦,因为足不出户,体力衰弱,加之心情忧郁,所以他人不寒自己独寒。客中衣物虽少,但常年在外不至于不足过冬,更不至于添尽征衣,而仍需“掩关”。诗为诗人心头事,以表达心中情绪为主,初不论事物合乎情理与否,但求传神而已,这是夸张的写法。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后二句是说,日暮时分酒已醒,只闻杜鹃啼归,叫声凄婉;我所思念的故乡呵,却在那苍茫遥远的云水之间。
谢豹,杜鹃别称,啼声如“不如归去”,故亦称思归鸟。为春寒而添尽春衣,对征衣而又闻杜鹃,独掩关却又关不住杜鹃在远处催归,则掩关何益?本自心上多事,并不关时序,也不关杜鹃。第三句转折为诗家公认要害之处,第四句水到渠成,寄意深远。“剪不断,理还乱,”正是这种乡愁的滋味,在惆怅中只是感到在自己的感情中只有一片苍茫的云水,无限心事都溶汇在这云水苍茫之中。是云水,抑或是愁思,已无法分别,也无需分别,至此苍茫朦胧一片春愁而已。
附录:春怀
高翥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春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注释
征衣:旅人之衣。
谢豹:为杜鹃之别名。
征衣:旅人之衣。
谢豹:为杜鹃之别名。
作者简介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