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赠斯远》赏析
(2022-05-10 16:20:02)
标签:
宋诗赵蕃雨后赠斯远 |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一般说来,宋人的诗作,说理成分较重,雕琢痕迹较显。赵蕃这首诗,在宋诗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春日的敏感以及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这首七律首联是说,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季节,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
首联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霜凝”,季节是在深秋,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面对降霜、下雨的深秋,并不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也不畏惧即将来临的严冬,而是觉得离开春天愈来愈近了。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颔联是说,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
颔联具体展示“春其渐起”的情状。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在草色垂死之际,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颈联是说,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处处村落,仔细寻觅。
颈联补足“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小驻”与“细寻”互文见义。“穷日日”前冠以“要须”,“遍村村”前冠以“无惜”,见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在“已兼残雪又兼春”的冬末春初,深秋不能见到早梅。但是“冬至一阳生”,正当草色垂死之际,梅花之魂已悄然返回。这是自然之势,必当如此。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尾联是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昏昏的睡意。
尾联归结到自己,并回应题中“赠斯远”之义。
附录: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释
1、斯远:诗人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2、其:虚词,此处无实际意义。但:只是。
3、嗟:叹息。垂死:此指草木枯萎。
4、返魂:复苏,复活。
5、小驻:短暂停留。穷:尽。
6、细寻:仔细寻找。
7、揩(ki)摩:按摩。病眼:眼因昏睡而懒于睁开,故称病眼。
8、君:指斯远。
名人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章泉(赵蕃字)爱用虚字拗斡,不专以为眼也。如'春,其渐起但无痕',所用'其'字是矣。此句甚妙。……'日日'、'村孝'一联,亦不苟,劲瘦枯淡。"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无痕'字妙。'其'宇、'但'字太拙。""此种虚字全是宋人习气,不可为法。三句不雅,亦拙笨。'洗睡昏'三字不佳。"
作者简介
赵蕃(1143~1229)南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字昌父,学者称章泉先牛。荫补入仕,历任太和县主簿、辰州司理参军、监安仁赡军酒库等职。受学于刘清之。刘清之罢官,赵蕃即请祠,从清之归。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命所居日"难斋"。官终承议郎、直秘阁。景定三年(1262),追谥文节。著有《乾道稿》《章泉稿》等。
前一篇:《梅花》赏析
后一篇:《过杨伯虎即席书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