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赏析

(2021-08-21 18:17:56)
标签:

宋诗

苏轼

雪后到乾明寺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元丰四年(1081)冬,黄州大雪。苏轼写了好几篇咏雪的诗词,本篇是其中之一。这首诗以写景生动见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首七律首联是说,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连马儿都感到惊异。我乘兴踏雪游览,将木屐的齿痕一 一印上石阶。
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第一句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造成强烈印象,起笔确实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自己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颔联是说,雪花误入这乾明寺,云端月出,与雪光上下辉映,照得乾明寺如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一般。
颔联写寺中雪景。风花指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春苑,皇帝公园,历朝都有。不夜城,一般也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的城市,这里指雪光映照,有如白昼。长春苑、不夜城皆指乾明寺。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颈联是说,不能容许牛羊来践踏至洁的白雪,静静观看那喳喳欢鸣弄晴的鸦雀。
颈联抒发自己对雪景的热爱。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尾联是说,我还要携着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倾听融雪时摧檐泻竹的音乐。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比多,定会发出摧檐泻竹之声。
这首诗写景形象,感情真挚,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

附录: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释
乾明寺:在今湖北黄冈东。
屐(j)齿:屐底的齿。
风花:指雪。长春苑:谓皇帝宫苑。尉迟偓《中朝故事》:“长春宫,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如三春节。”此借喻乾明寺。
不夜城:《齐地记》:“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故城在今山东文登东北八十五里。此处借喻乾明寺。
至洁:指白雪。新晴:天刚放晴。
榻(tà):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摧(cu)檐(yán)泻竹:谓白雪融化之象。
名家点评

纪昀《纪评苏诗》:"首句似用'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然不成语,三四俗格,五句拙。"

陈衍宋诗精华录》:"写山光,真写得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