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吴道子画》赏析

(2021-07-30 18:43:52)
标签:

宋诗

苏轼

王维吴道子画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 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这首诗,是组诗《凤翔八观》之三,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作凤翔府签判时,时年26岁。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开元、天宝年间的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在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吴王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这首七古开头六句是说,到哪儿去寻访何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诗的发端四句,以错落的句法,点切诗题,交代吴、王二人画迹的所在。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评断,肯定他们在画苑中并列的崇高地位。
下面分别描写二人的画像及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艺术境界。以下十句写吴道子的画。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四句是说,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现象静止地形容出雄放的气势。“当其”二句是诗人从画像所感受到的吴道子运笔时的艺术气概。这种对道子创作过程的体会,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艺术思想。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这六句是说,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中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们全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这六句写吴画的形象,极精要的勾勒出画的内容,生动地显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竞进”者的状貌,又表现得多么情急,这一切都宛然如见。
以下十句写王维画。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这四句是说,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芬芳。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他的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摩诘是王维的字,从王维的身分提起,寓含王维画品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画中有诗”。“佩芷”句是对王维的人品和艺术的高度赞赏,即王维的人品和诗画艺术都是芳美的。苏轼运用人所熟知的王维的诗的成就来喻其画风。“清且敦”意谓其画也如其诗的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 一皆可寻其源。”这六句是说,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枝干交错,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 —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这六句写王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情态,不似吴画表现得强烈,而意味颇蕴蓄。后四句写画中景物,为吴画所无,俨然是一幅竹画,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身姿。这里面即寓有诗人画竹的艺法。这六句画面,都具有“清且敦”的艺术风味。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末六句是说,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凡。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之外。我认为二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诗末六句,就对吴、王二人画的观感作总的评论,在相并尊重之中又从二人艺术造诣的境界,有所抑扬。对吴画评为“妙绝”,是对吴画中听众情态毕显形象的品题,而“妙绝”仅在迹象,只是画工的高艺。诗人认为王画“得之于象外”,精神自然悠远,于是衷心佩服,觉得无所不足。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美学理想的又一个方面。这种略脱形迹,追求象外意境的美学思想,长期支配我国文人画的创作,形成我国绘画艺术独具的风貌。

附录: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 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注释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亦善画。吴道子:又名道玄,曾任唐玄宗的宫廷画师,时称“画圣”,尤擅画佛像。
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画品:画的品格、品评。
雄放:奔放,豪放。
亭亭:高高耸立。双林:吴道子画中所画的两株娑罗树。佛灭之前,曾在天竺国拘尸那城娑罗双林下说法。
彩晕:五彩光华。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
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
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蛮君”句: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释迦谱》载释迦涅槃时,自“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以至“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婇女,千亿恒河沙诸地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王及四天王等”纷纷前来听说法。
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佩芷(zh)袭芳荪(sn):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祇(qí)园弟子:佛徒。祇园是“祇树给孤独园”或“胜林给孤独园”的简称,位于印度西北的塞特马赫特。相传憍萨罗国给孤独长者从波斯国王子祇陀处购得此园,建筑精舍,献给释迦牟尼,作为居住弘法的场所。佛陀在此居住说法二十五年。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
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格,不单指其颜色。
交柯:枝叶交叉。
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
“有如”句:以鸟飞离樊笼比喻王维画突破形似而获得神似。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谢,离开。笼樊(fán),鸟笼。
神俊:精神饱满,气势飞扬。
敛衽(lin rèn):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无间言:完全同意。

名家点评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以史迁合传论赞之体作诗,开合离奇,音节疏古。道子下笔入神,篇中摹写亦不遗余力。将言吴不如王,乃先於道子极意形容,正是导题法也。后称王维,只云画如其诗,而所以誉其画笔者甚淡。顾其妙在笔墨之外者,自能使人於言下领悟,更不必以画断,凿凿指为"神品"、"妙品"矣。

许顗彦周诗话》:老杜作《曹将军丹青引》云:"一洗万古凡马空",东坡观吴道子画壁云:"笔所未到气已吞",吾未得见其画矣。斯评也,二公之句各可以当之。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以史迁合传赞之体作诗,开合离奇,音节疏古。

方东树昭昧詹言》:神品妙品,笔势奇纵;神变气变,浑脱浏亮。一气奔赴中,又顿挫沉郁。所谓"海波翻"、"气已吞"、"一一可寻源"、"仙翮谢笼樊"等语,皆可状此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