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妃曲二首(其二)》赏析

(2021-06-28 16:26:49)
标签:

宋诗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的《明妃曲》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辆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第二首七古开头四句是说,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辆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将自己的心语寄托在琵琶声中。
首两句写明妃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可见胡人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接明妃。一般地说,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但明妃对此如何反应呢?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明妃(昭君)与胡儿言语也不通,自然谈不上知心,自然哀而不乐。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中间四句是说,黄金杆拨拨动琴弦,弹出美妙的声音,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落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怎样才能写出明妃的哀情呢?王安石突出了一个细节描绘: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的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暗地垂泪,沙漠上的路人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的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写出的。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末四句是说,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末四句则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汉恩自然是浅;胡人以百辆车相迎,“恩”礼自然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如何呢?这就进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自可想见。为什么明妃之心与常情不同呢?原来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并非“知心”。四句中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讲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附录: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