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万里长城》赏析

(2021-04-07 19:00:45)
标签:

近代诗歌

康有为

万里长城

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切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登万里长城》是近代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写的诗篇,共有七律两首。这两首都是先写景,赞美长城的雄伟壮丽,抒发作者的壮志豪情。后吊古伤今,兼带议论,表达对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关切。这里选析的,即是原诗其一。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这首七律首联是说,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侵,汉朝也在这里修筑营寨,添兵把守,今日我只身匹马来到这八达岭城关,看尽江山。
当诗人带着惊喜之情,登上这横亘北疆的军都第一峰时,伸展于脚下的苍莽长城,刹时令他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他似乎正置身于二千年前的历史烟云之中,那“楼堞”、那营垒似乎还见有秦将蒙恬、汉家卫青傲岸身影的摇曳。但嘶鸣的马声,又猛然打破诗人悠悠的幻觉;举首仰天,他顿又醒悟:在“匹马高秋”中抚倚的,分明已是耸峙了二千余年的“旧城”。这两句从漫长的时间跳越中,展示诗人立马古城的感觉变化,恰正有力地表现了长城的悠久和雄伟:它横耸千秋,历尽沧桑,至今依然莽莽苍苍,蜿蜒在高高的秋空下,何减秦汉当年那雄视胡虏的壮色!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颔联是说,将巨大的石头用鞭子赶到千峰之上、赶入云汉之中,造下这连天的万里长城,使它稳稳地镇压住我国的北方,不受外族的侵犯。
面对着万里长城,连气雄万夫的诗人,也为之肃然起敬了。他立马凝神,由此联想到《三齐略记》所记“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的传说,忽生奇思:这气势恢宏的长城,岂不就如神人鞭赶中的无尽巨石,正带着隆隆雷鸣,碾过千峰而直上云天么?然后再从横向仰视,那灰蒙蒙凌空而飞的城影,便又如连天石浪,忽喇喇压向了雄踞北国的幽并二州!这两句恰似如椽巨笔,沾濡着瑰奇的神话传说,在纵横万里的空间上,勾勒了古老长城的非凡雄姿。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颈联是说,这道长城东到大海边上立的那些群山,西到太阳降落的黄河。
这两句动中见静,运用了色泽明丽而又意态舒展的轻笔点染。此刻,雄伟的长城长长的身影向东延伸,静静地横倚在群山上,显得多么气度雍容。在它的极东处,便是空阔浩渺的大海,浮漾着与天一色的美丽碧蓝。回首西望,则又是另一派气象:曲曲的黄河从长城身边飘曳而去,正如它飘展风中的长长襟带。明丽的落晖,映衬着这巍巍长城的轩昂远影,那是怎样一幅万里关河夕照明的奇妙画景呵!
“切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尾联是说,长城是有却胡功用的,但却不能以此来评价功绩,而且我认为建造长城的英雄们的业绩比长城却胡的功绩更伟大。
当诗人立马关山久久俯瞰它的时候,最令他心潮激荡的是什么?是它当年曾怎样如一道万里屏障,阻挡过匈奴铁骑的一次次侵袭?还是曾如连营结寨的强大雄垒,鼓舞过多少支大军出塞,横扫在尘沙滚滚的千里瀚海?都不是。为诗人所深深惊奇的,不是长城的功绩,而恰恰是这伟大建筑本身——请想一想,倘不是当年的英雄们,以“鞭石”千峰的气魄创建了它,又哪有它遗泽万世的巨大功勋?
康有为作为一位未来的“维新派”领袖,他的志向更是在创建新的英雄事业方面。正因为如此,他在俯瞰伟大的长城时,能与创建它的往古英雄声气相应,而发生最强烈的共鸣。

附录: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秋高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切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注释

(1)秦时楼堞: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侵。堞,dié,指长城。

(2)汉家:指汉室,汉朝。

(3)旧城:指明代在八达岭修筑的城关。

(4)鞭石:晋伏琛《三齐略记》载: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此处借用其意:仿佛有神把无数砖石用鞭子驱赶到千峰之上,直通霄汉。

(5)幽并:幽州、并(bng)州。均为古九州之一,其地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一带。此两句写长城气势。

(6)穷:终极,终尽。

(7)带:环绕。

(8)且勿:且不要。却胡论功绩:即论却胡的功绩。却胡,阻挡胡人。

(9)造事:指建造万里长城的宏伟功程的事。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https://p1.ssl.qhimg.com/dr/220__/t010844166982d513ad.jpg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