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蚊》赏析
(2021-03-05 18:54:38)
标签:
清代诗歌赵翼一蚊 |
一蚊
赵翼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
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这是一首借蚊论人,因小喻大之作。艺术上用的是传统比兴手法。
晚上睡觉,帐子有洞或未拉严,被蚊子占入,搞得一夜睡不好觉,这是生活中的常会遇到的事情,一般人也许除了想打死这个蚊子外什么也不想。用心作诗,常在枕上构思推敲的赵翼遇到这事儿突发灵感,于是一个有点新意的比喻产生了,他从蚊子的寻缝入帐咬人,想到了世间小人的伺机说三道四。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这首小诗前二句是说,为了防止蚊虫叮咬,睡床挂上了褐色的纱罗蚊帐,只因偶然的疏忽,留下了小小的缝隙,招来了一只蚊子。
比喻常常可以造成形象生动的效果,它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巧妙的比喻往往还能带来一个联想的空间,增强本体的可感效应,使读者在理性的认识之外,又感觉到许多东西。世间的宵小(小人)尤其是官场里的宵小,它们本身不能叱咤风云,甚至连一点点积极意义的事也不会做,却专会搞人,当你偶有“微罅”——露出一点小缺点和小失误时,他就抓住你不放,搞得你不得安宁。
“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后二句是说,就是那一只蚊子终夜骚扰,让你不得安眠。看来,小人不一定要多,哪怕只有一个,也很会闹得你不得安宁。
这种人在你生活工作的环境了不一定很多,但往往只要有一个,也可能使你平白无故生出很多烦恼,费掉许多心思。将蚊子与小人联系起来,可使读者借助生活经验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危害性,他们与生俱来的卑污、可厌、可怜。
附录:一蚊
赵翼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
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注释
前一篇:《野步》赏析
后一篇:《安宁道中即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