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赏析
(2021-02-24 16:03:38)
标签:
清代诗歌郑夑题画竹 |
题画竹
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的一幅画竹图上题的诗。全诗短短四句,全以淡语出之,却蕴含了极其深刻的艺术哲理,可以说是一首绝妙的论画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我从事画竹已经四十多年了,这期间我不但日间挥写作画就是到了夜间也经常思考如何更好地画竹的问题。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推崇写意而不重工笔者居多。郑板桥在绘画理论实践上不仅十分注重写意,而且认为写意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有人标榜写意而不肯下真功夫,不过是以写意而自文其陋而已。郑板桥就在这里以自己四十年苦练画竹技巧的实践道出了“必极工而能写意”的道理。画家画作虽“得之在俄顷”,却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日间挥写夜间思”,说明了郑板桥白日挥毫,黑夜揣摩,苦心孤诣,反复磨练的艰辛。正是四十年如一日的惨淡经营,才使他的画竹技巧由“极工”达到写意的地步。
“冗繁削尽留青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二句是说,我渐渐地做到了在画竹上去繁就简,画出了竹子瘦劲孤高的神韵,由熟到生的过程使我的画竹又上了一个台阶。
郑板桥在《书画鉴影》中曾自述他的画竹经历:“余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能少而不能多”是指初学阶段尚不谙写形之法;“能多矣。又不能少”,则是能写竹之形,却不能传竹之神;由多再到少,指由写形转向写意,这是在极工的基础上更高的艺术境界,因而也是最为难的。郑板桥说:“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题画竹》)。“减枝减叶”,以少胜多,不仅突出了竹子瘦劲孤高的神韵,而且寄托了画家的情怀。“瘦劲孤高”,亦即“生”,正是郑板桥个性的体现,情感的化身。
凡绘画之道,都是由生而熟,然而郑板桥却主张熟中有生,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达到创作的自由,这时的“生”就是更高层次的“熟”了。所以这首诗最后一句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
由“熟”到“生”,由“极工”到“写意”,这就是郑板桥的艺术追求。
附录:题画竹
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后一篇:《小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