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泉》赏析
(2021-01-14 09:15:38)
标签:
明诗袁中道夜泉 |
夜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这首小诗前二句是说,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山白”是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石冷霜欲结”,表现由视觉引起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清白清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象,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这首小诗后二句是说,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之中,从视觉的角度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附录:夜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注释
1.夜泉:夜间的流溪。
2.白:明亮。
3.霜:俗说"露结为霜"。霜一般出现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结:凝结。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明人绝句三十家赏评》:"诗写得平淡自然,突出了夜泉的特色,令人觉新颖独至。"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明清诗歌史论》:"如《夜泉》诗:'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意境幽静,颇有王维辋川诗景致,山鸟霜石、流泉、月色,这如幻如梦的山中,流泉化为一溪洁白的溪流,意趣生动灵透,随物赋形,构思新颖,体现了清新潇洒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袁宗道、袁宏道之弟。十余岁作《黄山赋》、《雪赋》五千余言。青年时期游览燕、赵、齐、鲁、吴、越等地诗文因以日进。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珂雪斋集》。
前一篇:《东阿道中晚望》赏析
后一篇:《白门七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