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饯诸友》赏析
(2020-12-31 08:07:20)
标签:
明诗何景明别友 |
别相饯诸友
何景明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作者被任为陕西提学副使。临行,在京诸友置酒相饯于北京城外之双井山边。作者当惜别之时,感到友情真挚,难以忘怀,作有此诗,对诸友示不尽留恋之情。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在双井山边与前来饯行的朋友分别的时候,满林的风雪让人倍感思念与不舍。
前两句是当时的送别情况。首句点明送行饯别的地点,次句写送别之日,正当严冬,风雪满林,行者送者都沉浸在别离的气氛中,素雪飘落在衣襟之上,北风震动着寒林冷漠的枝条,此情此景,令人倍感相离之苦。诗中着一“倍”字,更见友情的真切。这两句景中寓情,写友人也写自己,并为后两句展示难忘的心境。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这首七绝的后二句是说,西行万里的我到达太华、终南山下,回首北望之际,夕阳也迟迟不肯下山。
后两句是悬拟之笔,因为从诗题可知,这首诗是在京饯别时所作,而非作于西行途中。作者想象自己西行已经万里,太华终南已经在望,(“太华”,即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东部华阴县南。“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城东南),此刻若蓦然回首,别时情况当历历在目,而太华终南山头的落日,也当似解人意,迟回留恋,竟至不肯下山。“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料想天外的故人,那时也正对着这刚要西下的夕阳,而惦念着西行万里的行客呢!结句“迟”字一韵,折射出诗人忱挚的恋友之情,语尽而意不尽,真是情景交融,耐人吟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附录:别相饯诸友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
注释:
①此诗作于作者即将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友人前来饯行之际。
②双井山:位于北京城外。
③太华终南:指华山与终南山,均位于陕西境内。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前一篇:《偶见》赏析
后一篇:《得献吉江西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