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赏析
(2020-12-25 18:52:23)
标签:
明诗唐寅桃花庵歌 |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贵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在科举失败以后,与家人失和,
迁居于桃花坞。桃花本自鲜艳娇丽,容易引起情绪跃动,所以它并不是高人雅士喜欢的花。他们讲究清高素洁,不同凡俗,而桃花却太热闹、太俗气了。在中国古诗里,写桃花虽然不少,但很少同作者的人生追求联系起来。但唐寅却特别喜欢桃花,甚至拿桃花作为自己人生的象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首诗开头四句是说,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换酒钱。
唐寅住在桃花坞,在这里所建的一所别业,叫做“桃花庵”,又自称“桃花仙人”。“又摘桃花换酒钱”,意思是说画桃花卖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接着四句是说,酒醒了也只是坐在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唐寅常在这里召请朋友,开怀痛饮,醉后各自歪歪斜斜,颓然花树下。这四句便是这种生活的写照。这四句其实也不全是写实,主要是借此表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占有。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这四句是说,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才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这里所说的意思,在古诗里也见得多了。所谓“不愿鞠躬车马前”,无非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另一种说法。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四句是说,如果将富贵与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如果将清贫的生活和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中国士大夫文化,历来把甘于贫贱、不慕荣华当作一种美德。因而论及贫贱之士,不管是真是假,大都首先从德行上加以肯定,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表现,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精神,才不肯混同于浊流。唐寅却并没有以高尚其志的隐者自居,他认为“贫贱”与“富贵”,只是各得其所;与其富贵而奔忙不暇,不如贫贱而悠闲,得赏花饮酒之趣。这是很实际的利益计较,是重视人生真正的快乐。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末四句是说,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唐寅在这首诗里表示:桃花庵的生活美好无比,比做官还舒服,所以不用像李白那样,要到长安去求官,又要做出一副傲世的派头。他也是傲视富贵,但跟前人以高洁之德为骄傲不同,他以平凡的生活、自由的乐趣傲对官僚阶级。
由此可知,唐寅是个什么样的“桃花仙人”。他既不羡慕富贵,也不自命清高,他要的是自由自在,尽情享乐,饮食男女无所忌讳。这是个世俗的神仙。
这诗在当时是一种新格。它语言浅显,差不多完全是白话,音节流畅更有衔连不绝、一气流注的效果,读起来非常爽快。它正好表现诗人真诚坦率的感情和诗中歌颂现世快乐的情调。
附录: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注释
- 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拓本诗幅有"弘治乙丑三月"。
- 桃花坞(wù):位于苏州金阊门外。北宋时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别墅,后渐废为蔬圃。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 又摘桃花换酒钱:拓本诗幅作"又折花枝当酒钱"。
- 只来:拓本诗幅等作"只在"。
- 还来:拓本诗幅作"还须"。
- 半醒半醉:拓本诗幅作"花前花后"。
- 花落花开:拓本诗幅作"酒醉酒醒"。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拓本诗幅作"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 贫贱:拓本诗幅等作"贫者"。
- 贫者:拓本诗幅作"贫贱"。
- 花酒:《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贫贱"。
- 别人:拓本诗幅作"世人"。风骚:拓本诗幅等作"风颠"。
- 他人:拓本诗幅作"世人"。
- 不见:拓本诗幅作"记淂"。五陵:原指汉朝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围还环绕着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后用来指豪门贵族。
- 锄做田:《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锄作田"。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跋伯虎画》:"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唐寅〈桃花庵歌〉赏析》:"这诗在当时是一种新格。它语言浅显,差不多完全是白话,音节流畅,首节更有衔连不绝气流注的效果,读起来非常爽快它正好表现诗人真诚坦率的感情和诗中歌颂现世快乐的情调。"
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唐寅此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深受后世高洁之士的喜爱。"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前一篇:《首夏山中行吟》赏析
后一篇:《感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