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71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人至夜话》李昌祺

(2020-12-12 16:04:33)
标签:

明诗

李昌祺

乡人

夜话

乡人至夜话
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对乡人,即使彼此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就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有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等,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做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地脸色,激动的童心。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七绝后二句是说,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古旧飘零,往往勾起老年人辛酸的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之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诗人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写一己的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了老年人的普遍心态,勾画出了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

附录:乡人至夜话
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注释
凭:请求。
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作者简介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过江》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