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净沙·秋思》赏析

(2020-07-17 10:18:39)
标签:

元曲

马致远

秋思

《【越调】天净沙》马致远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原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即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愤的元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首曲开头二句是说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丫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开头两句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第三句是说,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这一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末二句是说,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 ,天涯漂泊的游子不能不柔肠寸断!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在这首小曲中,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之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寸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附录《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

2、秋思:曲题

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5、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7、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10、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名家点评
前人论曲,无不推崇这首小令。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说此曲为“秋思之祖”。艺术眼光很高的王国维将它列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并评论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人间词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途。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杂剧见于著录的有15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是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一说字千里。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