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赏析

(2020-06-30 20:52:27)
标签:

金朝

完颜璹

伤春

《春草碧》完颜璹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字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这首词以感叹春光易逝入笔,借以抒发词人深切追念“故苑春光”的忱挚情感。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经过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
词人无意于写“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没有寻春的雅兴。突现于词人的笔下的却是,“几番风雨”过后,百花凋谢,春色已逝的冷落景象,流露出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怅惋,也有对美好岁月的追怀,熔铸了词人各种复杂的情绪。词首句写“几番风雨”,提出摧残春光的原因;“不见”一句。词人将岁岁占春风、不借胭脂色的海棠与晶莹如雪的梨花特别提出,融进了词人留恋春色的一往深情,下语凝重而沉郁。正因为词人极力捕捉足以赏心悦目的春天景物,所以当呈现于眼下都是暮春景色时,无情的惆怅便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不见”一句,便是反映这种心理。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三、四句是说,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 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
这两句均缘“不见”一句而发。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这二句是说,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
这两句真有点怨天尤人了。明明是不可名状的忧虑和烦恼填满胸臆,词人却以“笑”字来传达,强颜作快语。
词的下片,笔锋继续剖视其心理情态。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过片二句是说,在萧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醉墨挥洒。
“往中倚栏人,如曾识。”这二句是说,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
从“赖有”一词看,词人似乎寻找到了驱逐胸中愁云的力量。然而,他不时而望的游移目光,恰透露出其一腔心事。在春色已去的落寞之时,他要寻觅知音,对面长话,以慰愁怀。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刚刚点燃起的希望之火,又一次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末四句是说,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
词的末四句是点睛之笔。金的后期,不堪蒙古的压迫,迁都汴梁,故都燕京往昔的繁华,已为荒凉萧条所替代;后宫的缠绵乐曲,也早已为杂草乱木所淹没,宫苑中无限春光只存留在记忆中,这则是词人伤春的真正含意。以下几句,一气贯下,凄婉哀绝,为国势不振而慨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念往昔的昌盛,感叹繁华一去不归,则是很自然的。
词人尽管在政治上不得意,但它对于国家的兴衰却甚为关切。他的伤春,不仅是感叹似海繁花的飘坠,而是寄寓了对往日昌明盛世的深切追念。他纵然为社稷的风雨飘摇而忧心忡忡,但由于朝廷猜忌同宗,此种心情,他不敢彰露,只能以伤春为题,寄寓感慨。以浅近语言,出之以忱挚之思,彻骨之痛。状难状之景,表达难以表达之情,而出之自然,这正是词家运笔的妙处。

附录《春草碧》完颜璹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释

1、春草碧:词牌名。有二体,双调七十五字仄韵体本名《番枪子》,以宋韩玉词末句"春草碧",改此名。

2、底事胜赏匆匆:为什么赏心乐事过得这样快。底事:何事,何故。胜赏:指赏花的乐事。

3、正自天付酒肠窄:正因为自己天生的酒量太小。这句是说自己不会尽情玩赏。

4、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

5、玉管新翻:新创制的乐曲。玉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新翻:新谱写的乐曲。

6、罗襟醉墨:指他醉心的书法艺术。

7、望中倚栏人:指倚栏望归的美人。

8、后庭花:明指后庭的花朵。暗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名家点评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春草碧》、《青玉案》二词,并皆幽秀可诵。

作者简介

完颜璹(1172~1232),《中都潭柘山龙泉禅寺言禅师塔铭》作者,金代作家、诗人,《金史》记载:完颜璹,本名寿孙,字仲实,又字子瑜.号樗轩,法名祖敬。金世宗之孙、越王永功长子。累封至密国公,自幼天资聪明,容貌俊雅,对世俗事情非常淡漠,博学多才,对佛学和文学尤为喜爱。平生诗文甚多,诗存三百首,词一百首。被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他的诗词创作对当时的金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大融合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内容大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情绪和意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