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
(2020-04-30 18:48:22)
标签:
宋词文天祥美人薄命 |
《满江红》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我国古代诗词,有所谓用美人香草寄托君国大事的传统,文天祥这首《满江红》词,就是借美人以隐寓自己对南宋的忠贞情操的。
题目自称是“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后山是北宋诗人陈师道,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一诗,自比喻一生崇拜曾巩。文天祥借以说明忠于宋朝不事元朝的初心。作品的主题,就在题目中清楚交代。王夫人名清惠,是宋朝宫廷里的昭仪,宋亡时,她随着恭帝等于丙子(1276)三月被俘北行,经过汴京夷山县的时候,题《满江红》一词于驿壁,抒写亡国的惨痛,最后二句是“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天祥被囚在金陵,读到这首词,认为这话有欠商量,因此写这和词,还有《代王夫人再韵》一首。
全首用唐代张愔的爱姬张盼盼自比。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燕子楼中,又煎熬过了几度春秋岁月。
燕子楼两句,用燕子两意的音异音同,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已历经岁月。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这是说怀念青春美好时光,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都已梦幻般飘逝。
接着回忆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前尘梦影,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一样。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这四句是说,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影倒影上窗纱,青灯又刚刚歇灭。
被囚以后,生活突变,肌玉暗消,泪珠洗面,为了国家,忍受这青灯独对的苦味。这和《正气歌》序中所正面描写的,同一心境,不同的彼是实写,这是比喻而已。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换头四句是说,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间万事,哪能一 一诉说?
高台曲池,是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高台曲池的变灭,分明是王朝覆亡的缩影。
“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这二句是说,面对着南阳阡墓,襟袖上洒满了泪血。
自己对祖国不渝的忠贞,又何异于美人向旧主的墓纤上倾泻千行的血泪。汉代原涉自署墓道为“南阳阡”。陈师道《妾薄命》诗有“相送南阳阡”、“有泪当彻泉”等句。这词是自拟于《妾薄命》的。所以便融化《妾薄命》的诗语入词。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这二句是说,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
这两句是全词的命脉所系。尽管在沧桑变更以后,不少人弹冠新朝,而天祥的精忠不二,却正如中天的皓月一样,绝不含糊。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末二句是说,可笑乐昌公主,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时光。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乐昌是陈朝的公主,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夫妻难免离散,因击破铜镜各执一半,为他日重见时的凭证。陈亡,乐昌公主为杨素所有,但后来仍得与徐德言团圆。事见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孟棨《本事诗》。天祥对那般像乐昌公主一样呈风流的新贵们,只能投以轻蔑的目光,笑它菱花破镜,一缺不能再圆。语气虽然和缓,而天祥岸然的劲节,真有不可侵犯的尊严。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这首婉约的词风,显示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变。
附录《满江红》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前一篇:文天祥《酹江月·和》赏析
后一篇: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