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赏析
(2020-03-20 18:48:45)
标签:
宋词周晋访友 |
《点绛唇》周晋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周晋是宋末著名词人周密的父亲,其词多写清逸自然之趣。从调下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为访问一友人而作。据《吴兴掌故集》所载,牟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又据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南漪小隐是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午后从梦中醒来,卷起帘子将满室春愁散去。
融和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直到醒来,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着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春愁是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非工于词笔者不能到。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三、四句是说,白天时间漫长,无人作伴,只能独自对着树上的黄鹂言语。
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虽写寂寞,却写得趣味盎然。这不仅烘托出无侣的孤寂,也进一步反映出闲愁的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以排遣,更由于没有同伴诉说,词人就移舟访友,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阕。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下阕前二句是说,空中柳絮飘飞,隐隐传来苹香,寻觅不到的东西原来在这里啊!
词人已离开室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空中荡漾着轻灵的影子,境界极美。湖州水中多苹,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不禁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的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词心之细,于此可见。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末三句是说,乘着小舟去寻访旧友,两人正在梨花树下酝酿构思,一阵细雨打落梨花,落满砚台。
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至于主人如何接待词人的来访,词中完全略去。他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此刻大梨树下,安放一张桌子,桌上陈有文房四宝,也许有书童在就研磨墨。他和原主人正在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特别是这雨是洒在梨花上,又从梨花上滴到砚池上,不言而喻,那墨汁也带有花香了,设想新颖而奇警。墨汁带有花香,那么用它写成的诗句自然也很香很美了。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这里的新句已跃然纸上。读词至此,能不为之叹赏吗?
附录《点绛唇》周晋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注释
砚:砚台
作者简介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
前一篇: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赏析
后一篇:周晋《清平乐·图书一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