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为推迟行期而作。而招朋结侣,驱遣鬼仙,真是一篇游戏三昧的奇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想着你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与你相会岂能不愉快?
劈头三句,就是豪放至极的文字。“斗酒彘肩”,用樊哙事。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馔。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仿。这段文字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这次浙东快游忽然被取消。被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笔势陡变,奇而又奇,是想落天外的构思。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这四句是说,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
如果说前三句以赴会浙东为一个内容的话,那么第四句以下直至终篇,则以游杭州为另一内容。从章法上讲,它打破了两片的限制,是一种跨片之格。“香山居士”为白居易的别号,坡仙就是苏东坡,他们都当过杭州长官,留下了许多名章隽句。林和靖是宋初高士,梅妻鹤子隐于孤山,诗也做得很好。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这三句是说,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
苏东坡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这三句是说,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刘过把这些古代圣贤扯到词里,与湖山胜境打成一片,又跟自己喝酒聊天,不是太离奇了吗?因为这些古人曾深情地歌咏过这里的山水,实际上已经与湖山胜概联系在一起。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这六句是说,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两峰高低错落白云蔼蔼。
白居易也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诗》)等讴歌天竺的名篇。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这三句是说,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而林和靖呢,他结庐孤山,并曾吟唱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
刘过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想象的独创性。刘过的这些夸饰也没有违背生活的真实,并没有超出合理的限度。它是恢奇的,但并不荒诞。他掇拾珠玉,出以清裁,给我们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末三句是说,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是刘过并不因此束手束脚。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这种器识胸襟不是那些镂红刻翠的词客所能企及的。
这是一首文情诙谐、妙趣横生的好词。洋溢于词中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是同他的“天下奇男子”的气质分不开的。
附录《沁园春》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
⑴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⑵寄稼轩承旨:一题下还有"时承旨招,不赴"六字。一题作"风雪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赋此以解"。稼轩承旨,即辛弃疾,曾任枢密院都承旨。
⑶斗酒彘肩:语出《史记》。《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生彘肩(猪前肘)。
⑷驾勒吾回:即"勒吾驾回"的倒装,意谓强拉我回来。
⑸衔杯:饮酒。
⑹天竺:在杭州灵隐寺南山中。飞来:飞来峰。
⑺东西双涧:指灵隐寺附近的两股涧水,汇合与飞来峰下。
⑻两峰:即南高峰、北高峰。
名家点评
宋·俞文豹《吹剑录》:稼轩帅越,招改之不去,而寄《沁园春》曰:"斗酒彘肩"云云。此词虽粗刺而局高,与三贤游,固可眇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浼我哉!
宋·黄升《中兴词话》:刘改之,豪爽之士。辛稼轩帅越,刘寓西湖,稼轩招之,值雨,答以《沁园春》词,甚奇伟。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刘改之造词赡逸有思致,《沁园春》二首尤纤刻奇丽可爱。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余阅刘过《龙洲词集》,有学辛稼轩而粗之评。其寄辛稼轩《沁园春》词设为白香山、林和靖、苏东坡问答,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坡谓西湖,正如西子。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又"逋曰不然,须径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等句,余初阅即批"白日见鬼"四字。后阅草堂别集,岳亦斋云:"出王勃体而又变之。余时与之饮西园,改之中席自言,掀髯有得色。余率然应之曰:'词句固佳,然恨无刀圭疗君白日见鬼耳。'坐中哄然一笑。"又升庵谓改之似辛轩稼之豪,而未免粗。此评真不能为改之讳。词至宋末,多堕恶道,有目人所共知。又窃幸余与升庵论之若合符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概》: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其有意效稼轩体者,如《沁园春》"斗酒彘肩"等阕,又当别论。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棋话》: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指辛稼轩)豪,而未免于粗。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刘龙洲《沁园春》,为词中最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