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赏析

(2019-11-29 18:26:12)
标签:

宋词

辛弃疾

独游

《生查子》辛弃疾

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这是一处词人喜爱的景点。
一般双叠的词,往往上片写景,过片后抒情,这一首却并非如此,而是上下片皆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与景中。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
写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以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且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三、四句是说,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
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的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这正以反映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逗,行云本附于天,如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
上片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下片前二句是说,我放声高歌,谁来应和?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
更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的人。不闻有人和,所闻者只有“空谷”中响起的“清音”,意在感叹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当时正被打击、被弃置的特定生活联系起来,看到这是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末二句是说,那响声不是来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声悦耳无比。
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之后的心理活动。他高歌之后,在这四望无人的地方,乍一听到空谷的清音,开始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而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最后才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这清音究竟是什么发出的呢?最后点明,是“一曲桃花水”。“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以此作结,词人之情好像也恰似“一曲桃花水”,没有穷尽。
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所见,以写形为主,客观色彩较强,下片着重写所闻,主观色彩较浓,笔法婉转曲折,富于变化。

附录《生查子》辛弃疾
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释
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南博山附近,岩中有泉水飞出,如风雨之声。
行云:云彩流动。
和(hè):跟着唱
余:我
空谷:深谷。《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声。《淮南子·兵略训》:“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晋·左思《招隐》:“未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非鬼亦非仙:苏轼《夜泛西湖五绝》:“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一曲:一湾。
桃花水:即桃花汛。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节,冰化雨积,黄河等处水猛涨,称为桃花汛。《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注云:“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玻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水衡记》:“黄河二月三月水,名桃花水。”唐·杜甫《南征》诗:“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