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山鬼谣·问何年》赏析

(2019-11-18 18:20:16)
标签:

宋词

辛弃疾

山鬼

抒情

言志

《山鬼谣》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余丈)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雨岩有一巨大的石头,形状非常怪异,词人借用楚辞中《离骚》《九歌》的意思,为它取名为“山鬼”,并创作《摸鱼儿》词,调名改为现名《山鬼谣》。
这首词写得诡异奇特,与巨石的“怪甚”十分相称。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这首词开头是说,问那一年这个怪石飞来?西风落日中的怪石默然不答。
起句突兀,劈头就问,著一“来”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了。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之期,但在科学知识不足的古代,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提问的对象,并不确指。妙在以“西风落日无语”作答,使渺茫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之中,竟不可得一明确的答案。既渲染了冷峻阴森的气氛,又从而引起了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悬想。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这二句是说,巨石可能是羲皇以前形成的,就以“太初”称呼你吧。
究诘既无所得,所以紧接着便以猜度之词说。“伏羲”即太昊。《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也就是说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页。《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易》“易有太极”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说这怪石早于伏羲天地未分之前,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写得超越千古,无与伦比。这是从纵的时间方面来写。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这是说,巨石环境偏僻,人迹罕至,今日还像古时一样。
则是从眼前的景物照应远古来写。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一尘不染。人间虽然经历了沧桑,但这儿依然红尘不到,只此才与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岩环境的无比幽静,又透露了词人对纷扰、龌龊现实的厌恶。
“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这四句是说,醉中举杯呼叫雨岩,雨岩未动,山鸟却把酒杯踩倒飞去了。
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一杯谁举”,与他相对的唯有这一块巨石,然而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被山鸟打翻了。巨石不起,仍是无情的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意呢,还是有意呢,或许是精灵之所使吧?或真或幻,这就把“山鬼”之灵于无中写出有来。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换头是说,昨夜风雨之中,巨石忽然起舞,在四更天的时候吹灭灯光大声呼啸,把人们都吓坏了。
如果说上片写极静的意境,那么下片就写了极动的景象:龙潭风雨,已足惊人;长达三十余丈的巨石,竟至于被掀而舞,就更加骇人了。紧接着“四更山鬼吹灯啸”,能不“惊倒世间儿女”吗?如此层层渲染,步步逼近,直到山鬼出场,真令人惊心动魄。词人对于雨岩之夜的描绘如此笔酣墨饱,显然有快意于这种景象的思想感情在。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气势足以冲破如磐的夜气,力足以震撼浑浑噩噩的心灵。从这个意义来说,“惊倒世间儿女”有什么不好!在这里,词人长期被压抑被钳制的心声,突然爆发出最激越的声响!可知以怪石为知己,不仅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而且更在于它惊世绝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动。
“以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这是说,此时,隐隐约约听到巨石山鬼对我说:你整天拄杖游览也是够辛苦的了。
这个“苦”字,既是说登山涉水之劳,也是说内心之苦,语义双关。
“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末四句是说,既然我们成了知己朋友,我们就共同乘上鸾鸟和凤凰驾的车,吟诵着《远游》赋去漫游罢。
知己难得,人间难求,既然“神交心许”,便深合密契,难分难解。结尾,词人要携带山鬼,驾驭鸾凤,云游万里了。《远游》是楚辞篇名。词人在这里说“诵我远游赋”,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精神的苦闷是与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辛词的用意也同样在此。
这首词写景、咏物是揉合在一起的,而总归于抒情言志。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炽热,形象生动,渗透着国家兴亡、个人身世的感慨,读后感到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附录《山鬼谣》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注释
  1. 山鬼谣:词牌名,即"摸鱼儿"。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七仄韵。
  2. 《离骚》《九歌》:屈原作品。《九歌》凡十一篇,其中第九篇《山鬼》,描写一位山中女神。
  3. "看君"两句:谓怪石似羲皇上人,就以"太初"称之。羲皇上,即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陶渊明曾自称羲皇上人。此言怪石来历久远,纯朴天然。君,指怪石。名汝:以此称你。
  4. "溪上"两句:怪石地处僻远,红尘不到,所以拙朴风貌,古今不变。
  5. "一杯"四句:举杯邀石,怪石未动,山鸟却翻杯而去。谁举:为(向)谁而举。崔嵬:高大耸立貌,代指怪石。覆杯:打翻了酒杯。
  6. "须记"三句:人们记得昨晚潭边风雨大作,而怪石却乘翻飞起舞。龙湫(qiū),龙潭。作者《水龙吟·题雨岩》词赋雨岩飞泉说:"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石浪,指巨大的怪石。词尾作者自注:"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馀丈。"
  7. "四更"两句:山鬼深夜呼啸而至,吹灯灭火,使人胆颤心惊。山鬼吹灯,化用杜甫山馆》诗意:"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8. 依约处:依稀恍惚间。
  9. 杖屦(jù):出游登山所用的手仗和麻鞋。良苦:非常辛苦。
  10. "神交"四句:以怪石为契友,拟携石乘鸾驾凤作万里远游。神交心许,精神相交,心意互许。鞭笞(chī)鸾凤,鞭策鸾凤,即指乘鸾驾凤,遨游太空。《远游》,《楚辞》中的篇名,或谓屈原所作,这里代指辛弃疾的词作。
名家点评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原会长刘乃昌辛弃疾集》:通篇拟人手法,视怪石为知友。先赋其身世品第;来自上古,超然红尘,淳朴自然,古风不泯。次赋其超凡潜力:风雨腾飞,呼啸惊人。再写双方交流:怪石问询清游良苦,词人则拟携石为伴,遨游苍穹。人与石"神交心许",频频相语,石与人交游的情景活龙活现。此词呈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风姿,也体现出词人退闲时喜爱山水、悠游自然的情怀。

辽宁省文联原副主席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这是一首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上片写巨石的来历,突出其原始久远。下片想象巨石在风雨之夜起舞呼啸,赋巨石以生命,想象奇特。物我同一,天上人间,境界灵动,豪放雄奇,风格瑰丽,在稼轩作品中独树一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