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赏析
(2019-10-02 19:09:40)
标签:
宋词严蕊咏物词寄托高洁 |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桃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南宋时期唐仲友任台州刺史时,对严蕊的才艺相当赏识。有一天,唐仲友设宴赏玩桃花,命严蕊即席赋词,于是她填了这首《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桃花不是。”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说是梨花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
发端二句凌空而来,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余,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用之物为花。而且此花一看上去,极容易被误认为梨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可知此花的颜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三、四句是说,花瓣白白又红红,风韵独特有情趣。
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练、极传神地写出繁花怒放、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这花实在别致呵。上句才从正面点名花色,下句词笔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着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的风韵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花之上。这一笔是词中不可少的。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小令末三句是说,曾记得,曾记得,武陵渔人被陶醉。
结笔仍是空际着笔,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以作了不答之答。“曾记,曾记”,二语复沓甚妙,不但提醒其读者的注意,呼唤其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的名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曾来到世外桃源。原来,这花就是属于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字写出这花为人倾倒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余味颇为深长。它虽有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惯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但更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这首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读这首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寄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高洁怀抱。这首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就艺术而言,又可以说是词中的逸品。
附录《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释
道是梨花不是:说它是梨花它又不是梨花,梨花是白色的,所以看到白色的桃花这样说。道,说。
白白:这里指白色的桃花。
红红:这里指红色的桃花。
东风:春风。
武陵(líng):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境。陶渊明《桃花源记》曾写到武陵渔者发现世外桃源的事,这里“武陵”也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张巨才《宋词一万首》:言简情浓,语工自然。
现代学者吴蔚《宋慈洗冤录》:无一字提及桃花,却是空灵荡漾,不即不离,清气纵横,境界高远,堪称词中之逸品。
作者简介
严蕊,生卒不详,字幼芳,天台(今属浙江)营妓(军营里的妓女)。周密《癸辛杂识》称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朱熹任地方官时曾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把她关在牢里.加以鞭打。她不屈服。朱熹改官后,岳霖继任,把她释放。今传词3首。
后一篇: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