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赏析

(2019-09-29 12:21:35)
标签:

宋词

范成大

哀愁

《霜天晓角》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哀愁。
上片写景之胜。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现在春情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图画。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上片后三句是说,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梅花脉脉含情,就连安详淡远的天空也仿佛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着用“云来去”渲染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天宇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称,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染,便生动地把景物写出韵致来。“脉脉”二字,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显然,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然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片写愁之绝。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下片前三句是说,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向谁倾诉心中的惆怅?
过片“胜绝”是对上片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更突出了景物愈美而人却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余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暗淡愁苦是情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的极美,与人的极愁,情景似乎就很不一致了。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的所在。以景色的优美,反衬人的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情事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词中的主人到底为什么景越美而愁越厉害呢?“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加深了悲愁的深度。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末三句是说,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之上,思念伊人。
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景中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的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而已。
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晚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却构成了一幅完整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的人以及其孤独幽寂的心情正好融合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画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这种艺术反衬手法是很耐人寻味的。

附录《霜天晓角》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因林逋咏梅词有“霜洁”、“晓寒”、“玉龙三弄”而得名。又名《月当窗》等。双调四十三或四十四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