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这首词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蹒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荷塘堤岸。
“一篙”,形容水深程度,“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深了,二是水涨后面积扩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景色写得真美。春水涨了,满了,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的、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上片后二句是说,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船启动时那样遥远。
“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缓慢。“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向横塘方向游去,船行很慢,河道回曲,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的兴趣。
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也开阔了。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下片前三句是说,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
“江国”,水乡。“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所以现在耕遍正是时候。着一“才”字,这不紧不慢的节奏见出农家的轻松,农作的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过的水田,一片连着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多好的水乡春光啊。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末二句是说,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冈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碾碎,取以尝新,目前农村仍有此俗。这两句是写高地上的景象,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农桑丰收在望。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传出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下片写出了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田园词在两宋很少,可以说是宋词里的珍品,尤为宝贵。
附录《蝶恋花》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释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1)画舫:彩船。
(2)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3)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4)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5) 看看(kan):转眼之间,即将之意。
(6)江国:水乡。
(7)寒:指水冷。
名家点评
陆游在《剑南稿》中说“家剑南而户石湖”。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