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游《渔家傲·寄仲高》赏析

(2019-09-18 12:37:55)
标签:

宋词

陆游

思乡

凄婉

《渔家傲》陆游

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陆升之,字仲高,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本好。这一首《寄仲高》的词,当是淳熙二年以前在蜀所做,只述兄弟久别之情。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
上片起二句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上片后三句是说,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待得回信恐怕已经是明年的事了。
接着申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这已够伤感的了。“书回已是明年事”,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开头二句,更加伤感。地既远,情难尽,一封家信的回复,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景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子,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高手,兴会所及,得来全不费工夫。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下片起二句是说,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
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巧妙地借“寄语”流水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时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因此不专门写怀念仲高的事,写怀念仲高,只有这二句,而“兄弟”一呼,情见于辞。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末三句是说,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见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伤。
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年届五十,故有“行遍天涯真老矣”的感慨。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陆游早年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都同于杜牧;如今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己出,不见用典痕迹。这几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不然。因为对消沉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情致细密,语有新意,在陆游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

附录《渔家傲》陆游
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释

①仲高:陆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陆游的堂兄。

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③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

④扁(piān)舟:小船。

⑤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

⑥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⑦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名家点评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全词采用双线交错法,感情真切、强烈而动人心魄。

魏国英《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 (诗词卷)》 :此词是陆游寄赠从兄之作,词中怀念故乡亲人,

感情浓烈,情真意切,“行遍天涯真老矣”,令人可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