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赏析

(2019-08-14 19:46:39)
标签:

宋词

陈与义

感慨

自然

《临江仙》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上片时追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午桥在洛阳南,唐裴度有别墅在此。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于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景,而是二十多年前渺如云烟的往事在回忆中的再现。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下片前两句是说,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南北宋之间的二十年中的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及充实,而用笔极空灵。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末三句是说,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这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宕开去写,想到盛衰兴亡,古今同慨,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忱挚的悲感化为旷达。
这首词疏快明亮,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含矫揉做作,很受后世推崇。

附录《临江仙》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②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③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④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⑤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⑥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这两句说,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春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

⑦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这三句说,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鱼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

⑧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后集卷三四:"此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为优。"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流月无声"巧语也," 吹笛天明"爽语也," 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歉,文章自优。

清·黄苏《蓼园词选》:"长沟流月",则月涌大江之意,言自去滔滔,而兴会不歇。首一阕是忆旧,至第二阕则感怀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词之好处,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际者。陈去非《虞美人》:"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此好在句中者也。《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绝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傥谓现在如此,则呆甚矣。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四:陈简斋《无住词》,未臻高境。唯《临江仙》云:"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又云:"长沟流月",七字警绝;"杏花"二语,自然流出,若不关人力者;"古今"二语,有多少感慨!情景兼到,骨韵苍凉,下字亦警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