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赏析
(2019-07-29 12:39:53)
标签:
宋词李清照咏物词桂花议论 |
《鹧鸪天》李清照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颇得宋诗之风。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此花浅黄而又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独特的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文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动人的独特的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三、四句是说,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花自以红为美,而碧牡丹、绿萼梅尤为名贵,这是一般人的审美观点。在李清照看来,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美色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胆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赞许她为“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下片前三句是说,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使迟开的菊花感到含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这三句为第二层议论。李清照一生酷爱梅花,她写的咏梅诗达五首之多,但她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不能不油然而生妒意。菊花在李清照笔下,“清芬酝藉”,“雪清玉瘦”(《多丽》),然而面对“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面前,也只有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画栏开处”,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画栏桂树悬秋香”。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末两句是说,大诗人屈原啊,可真是情思不足,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没有把桂花收入其中?
结尾为第三层议论。这里,词人不再就花论花,而是从评说古人下笔。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盛赞桂花,其间或以群花作比较,或以梅、菊做陪衬,或评骘故人,自始至终都为桂花鸣不平。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附录《鹧鸪天》李清照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⑵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体质柔弱,性格和顺。体性:本指人的体貌与性情,这里指桂花。
⑶疏:疏放。迹远:桂树多生长于深山中,故云。
⑷何须:犹何必,何用。
⑸自是:自然是。
⑹"画阑"句:化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画阑:即画栏,指饰有彩绘的栏杆。冠:居于首位。
⑺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人"。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可煞:表示疑问,犹可是,是否。情思:情义。
⑻何事:为何,何故。
前一篇: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赏析
后一篇: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