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赏析
(2019-07-25 16:11:46)
标签:
宋词李清照离愁 |
注释
⑴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
⑵金猊(ní):狮形铜香炉。
⑶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⑷慵:懒。
⑸宝奁(lián):华贵的梳妆镜匣。
⑹干:关涉。
⑺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⑻也则:依旧。
⑼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⑽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⑾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名家点评
明杨慎批点本《草堂诗馀》卷四:"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端的为著甚的?(评"新来瘦"以下三句)
明茅映《词的》卷四:出自然,无一字不佳。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二:(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又: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评语)写出一腔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2]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三: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三: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
明陆云龙《词菁》卷二:满楮情至语,岂是口头禅。
明竹溪主人《风韵情词》卷五: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
清邹袛谟《倚声初集》卷十六:清照原阕,独此作有元曲意。阮亭(王士祯)此和不但与古人合缝无痕,殆戛戛上之。清照而在,当悲暮年颓唐矣。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节录《〈掞天词〉序》:张祖望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
清陈世焜(陈廷焯)《云韶集》卷十: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
刘乃昌:……柳永写离情,细密有馀,蕴藉不足。李清照吸收了柳词精微细密之长,而以典重之笔出之。如柳永《凤栖梧》中:"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虽刻画工致,但失之轻浮:李清照把"被翻红浪"化用入词,与"香冷金猊"相配合,不仅笔力工,含蕴厚,且词格变得蕴藉典重。词的沉挚、曲折、典重,容易导向密丽晦暗,李清照这首词却又以语言平易、意脉贯串见长。所用几个典故,既贴切自然,又如盐溶于水,浑化不涩,以此又具有疏畅的特点……(《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王延梯、聂在富:情真意切是这首词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础。词人现身说法,直抒实感,故词中妙语实为感情的自然流露、浑然大成,是"天真之词",非"人工之词"。以离别为苦本是人之常情,而李清照夫妇恩爱至深,又多次分离,这就使她对离别之苦有更深的体会。写这首词时词人已识尽了离愁的滋味,她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凭过去的经验,她想像得出空闺独守的寂苦,以致使她以"惜别"到"生怕"离别。过去分别虽然也愁,但她往往是不甘寂寞,或泛舟以遣愁,或借酒以浇愁,而今却是事不想做,话不愿说,只是沉默不语。感情沉静得多了,也复杂得多了,作品也就格外含蓄曲折。(《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蔡厚示:这首词……处处都流露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真情。调子虽然嫌低沉一点,但还是能使读者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在当时理学家大力倡导封建礼教和漠视妇女地位的宋代,李清照敢于如此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不能不说是有点儿反抗性格。……李清照以"闺闱文笔自记"(余正燮语)其深层的精神意识活动,又如此密致、大胆,自远非其他男性词人所能及。(《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
陈祖美:这首词有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愫,这种情愫往往是一个身闭闺闱的女子特有的,没有直接生活感受的作家很难写出这种情深意绵的作品。(《读李清照作品心解》,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