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赏析

(2019-02-16 09:22:35)
标签:

宋词

苏轼

燕子楼

关盼盼

哲理

《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燕子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据说此楼乃唐张尚书为爱妓关盼盼所筑。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张氏死后,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白居易有《燕子楼》诗三首并序其事。历代诗人有感于此,也为燕子楼留下不少诗篇。
苏轼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十月。自熙宁四年(1071)以来,苏轼已相继接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其时正改知徐州。由于仕途上的波折和远离政治中心,加以频繁迁调,孤寂落寞之感不时袭上心头,以致使他十分向往探寻心灵上的超脱和自由。这首词是作者夜宿燕子楼感梦抒怀之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般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
词的开端以景生发,融情入景,铺写燕子楼小园之夜。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词人提笔就把人进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幽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这三句是说,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泼剌有声;圆荷泻露,晶莹可爱。港之曲,荷之圆,足见画面的线条美与图案美。鱼上跳,露下泻,呈现一上一下的动态美。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寂寞无人”之意已经先行逗出,“见”字也于句外知之。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这三句是说,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
这三句转从听觉写出。“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寂和幽绝。好梦难圆,怅然若失,自有寻梦的举动。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上片末三句是说,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词人于半睡半醒中寻绎断梦,然夜色茫茫,寻梦何处,惆怅满怀,低徊欲绝,便踏遍小园以自遣。“茫茫”既描绘了无边的夜色,也写出了梦醒后的茫然之情。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又因这一布局之巧,前六句小园之景既是寻梦时所知所见,也成了词人着意表现的一种悟境:世人被名利所扰,营营终日,犹如自己睡在梦里,眼前身畔有多少良辰美景交臂失之。这真是“清景无限”可叹“寂寞无人见”!词人心与境会,借景抒怀,与上片已透出消息。
下片直抒感慨,议论纷陈,触处生辉。词人登高望远,油然而起身世之感。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下片前三句是说,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家乡故园苦苦的思念。
“倦”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无限怅惘和烦恼。七载外任,久别京城,怎不牵动去国怀乡的愁思!山隐隐,路茫茫,望不到迢迢故乡,欲归无期,徒存此愿,何处可诉心曲?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三句是说,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的双燕。
面对燕子小楼,幽情难已。发生在楼中悲欢交织的爱情故事,有道不完的要眇情,写不完的凄迷境,但苏轼只十三个字便说尽了,由人亡楼空觉悟到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末六句是说,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其感慨包容了多少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现实的绵绵情事,其感慨超越了自我,推及了人生和宇宙。词人的词思还在驰骋,他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想到未来。黄楼为苏轼所建,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以后的纪念,也是苏轼守徐州政绩的象征。但词人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抒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无穷感慨。词人把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带来的感情镣铐,精神获得了超脱。
在这首词中论及的人生哲理,传达了一种携带着某种禅意玄思的出世意念,这无疑是受了佛老思想的影响。词人在对外部世界的追求中接连失败,于是便转向对内部世界的探寻。在这样的情况下,借景抒怀难免有些超尘绝俗的想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附录《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 ,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注释
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紞如:击鼓声。
铿然:清越的音响。
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心眼:心愿。
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名家点评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燕子楼空"三句之妙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谓此词:"脱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白氏长兴集》卷十五《燕子楼三首并序》:徐州故尚书(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绩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绩之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绩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东坡守徐州,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传于城中。东坡讶焉,诘其所从来,乃谓发端于逻卒。东坡召而问之。对曰:"某稍知音律,尝夜宿张建封庙,闻有歌声,细听,乃此词也,记而传之,初不知所谓。"东坡笑而遣之。

《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五引《高斋诗话》: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坡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少游问公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张炎《词源》词,用事最难,要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如东坡《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白石《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事。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事。此皆用事不为事所使。

https://p1.ssl.qhmsg.com/t01c450fd5c71dc6f9f.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