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赏析

(2019-02-07 18:06:46)
标签:

宋词

苏轼

美人

榴花

君国

《贺新郎》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自从屈原用美人香草寄托君国之思,这种手法遂一直被后世诗人袭用。杜甫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佳人自喻,东坡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以美人寄身世之慨。然而东坡笔下的美人往往是雍容华美的贵妇人,与杜诗中清贫憔悴的的形象大异其趣,这也许是二人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吧。他的《贺新郎》就是这类作品。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这首词的开头是说,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词的开头安排人物出场别具匠心,用一只小燕子引路,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座梧桐深院的华屋。而“乳燕飞华屋”,描画出环境气氛之幽静。华屋,暗示这里非寻常人家。傍晚清凉,在“悄无人”的桐阴下,推出一位出浴美人来。也许作者认为这出浴美人更能唤起一种表里澄清、一尘不染的美感吧。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这几句是说,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独自睡得香熟。
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娴雅风姿。东坡着意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具——“生绡白团扇”,这种轻罗小扇自是适合他的华贵身份,它的洁白精美更像它的主人一样纯洁玲珑。“扇手一时似玉”表面上是写,美人的手和她的扇子都如白玉浮雕般美好,同时也暗示了美人和她的扇子同样的命运。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上文以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寥,接着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还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的方式,隐约迷离。她究竟在想什么呢?下面东坡便通过一个梦来表现。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喜欢写梦,它最适宜表现文学主人公心灵最深层的要眇幽微的情思。东坡用的极其巧妙而自然。夏天,又是新浴,容易使人昏昏欲睡。“渐困倚,孤眠清熟”,写睡眠而曰“孤”,曰“清”,却又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情和她内心的寂寞。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上片末数句是说,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的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瑶台,是帝王阆苑,也是天上仙宫,美人究竟做的什么梦呢?李白《清平调》写明皇与杨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当是欢会的好梦吧?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又不由得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引起她的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是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这数句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
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而种种情愫尽在不言之中。无可告诉的怅惘之情最后翻成瑶台一梦。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下片开头是说,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桃杏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才会绽开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杜甫笔下的佳人是“日暮倚修竹”,用萧萧修竹来映衬佳人。东坡则用浓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上片写到美人梦断瑶台,为了散散心,她穿过桐阴,来到了石榴花畔。“石榴半吐红巾蹙”,那半开的榴花真似摺皱的红巾,东坡把花写活了,“蹙”字形象的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施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独幽”,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石榴在夏季开花,好像它是有意不与百花争春,待那些赶时髦的春花都凋谢尽了,它才蓓蕾初绽,晚花独芳。这幽独的榴花和幽独的美人何其相似啊!因此,美人浮想联翩,想到心中所期待的远人。她似乎自言自语、无限深情地对心上人说:待那些浮花浪蕊谢尽的时候,你感到寂寞了,这里有石榴花陪伴你呀!“伴君幽独”一句中的“君”,隐隐遥指那瑶台梦中之人,与上片意脉暗连。这两句把榴花和“浮花浪蕊”对照,写榴花的坚贞忠诚,寓意深远。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这几句是说,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
词中女主人公似乎又从遐想中把思绪收回来,仔细看取眼前的花儿了,这红艳秾丽的榴花多瓣重叠紧缩。“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美人对着花儿“细看取”,芳意重重之中,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又飞到远处去。她由眼前之景想到将来之事。“又恐被秋风惊绿”,韶华易逝,好景难驻,绿枝翠叶尚不堪秋风,何况这娇柔的红花?一个“惊”字,绾合花与人;花是如此,人何以堪!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美好年华就要在这幽寂的期待中过去了,不禁又想到了那瑶台梦中之人。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末几句是说,来日如等到远人来到,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美人又沉入遐想的境界中去:今日待君君不归,他日君归芳已歇。那时再到花前对酒共赏,恐不复看到这“秾艳一枝”、“芳心千重”的美景了。到那时难免对酒伤怀,泪珠儿、花瓣儿将一同簌簌落下了。
整个下片看似只说榴花,实是句句写人。词中之榴花是美人眼中之花,着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美人看花时而触景感怀,浮想联翩;时而以花自比,托花言志。有时她是站在花外观花,有时怜花惜花,自艾自叹,花与人合二为一了。这是别开生面的借物抒情之法。
苏东坡仕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年华如水,这首词借佳人失时之叹,寄托自己的政治失意之感。

附录《贺新郎》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来日如等到远人来到,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名家点评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版行东坡长短句,《贺新郎》词云:“乳燕飞华屋。”尝见其真迹,乃“栖华屋”。《水调歌》词,版行者末云“但愿人长久”,真迹云“但得人长久”。以此知前辈文章,为后人妄改亦多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妓而发耶!

吴师道《礼部诗话》:东坡《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云云,后段“石榴半吐红巾蹙”以下皆咏榴;《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云云,“缥缈孤鸿影”以下皆说鸿,别一格也。

谭献《复堂词话》: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下阕别开异境,南宋惟稼轩有之,变而近正。

黄苏《蓼园词选》: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以上阕“孤眠”之“孤” 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洁白,焉能与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 “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对花真赏,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泪耳。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写来极纡回缠绵,一往情深。丽而不艳,工而能曲,毫无刻画斧斫之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必为官妓秀兰而作,写情景俱高妙。 写花写人,是二实一。

http://p3.pstatp.com/large/1f870004a1a7826adbc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