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赏析

(2019-01-14 08:52:21)
标签:

宋词

王观

春景

踏青

喜剧

《庆清朝慢》王观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词,写得很巧丽,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春神东君分付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
写春景,大多离不开和风煦日,宠柳娇花,这首词却另辟新境。开头三句写出了初春时节人们不大注意的自然景物的变化:雨变成稣,冰化为水。恰恰是这些变化,显示出严寒的渐渐收敛。“如酥”正是早春之雨的特色,这里深一步说“调雨为酥”,与“催冰做水”一起,突出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领,把大自然的运行,用“东君吩咐”四字加以形象化。没有春雨,没有春水,哪来春天?有了它的滋润,大地将勃发出无限的生机,百花争艳的日子一定会来到。浓郁的春意,尽括在这三句之中,可以说是对“东君”的赞歌。这三句是一个整体,前两句由后一句生发而出。词人把它们倒置过来,先画龙而后点睛,显得潇洒多姿。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四、五句是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
这个疑问句式表明已到残寒进退,感到轻暖的时候,这是何人主使的呢?当然仍是“东君”。词人之所以用疑问句式,不只是为了铺叙的跌宕生姿,也是为了使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应向造福于人的“东君”表示深深的敬意。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这两句是说,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
人们都是向往春天的,而姑娘们对春天更是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趁着晴暖的天气,姑娘们结伴而行,野外踏青。为什么不写姑娘们的服饰打扮,而只写她们的鞋子呢?这正是词人别具匠心的地方,文章是要在她们的鞋子上来做的,不过不在这里,而在下阕,这里只是先把它提出来作为伏笔。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上阕后三句是说,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景色,都在若有若无之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本是王维《汉江临眺》中的名句,这里又被化用来写踏青的姑娘们在野外所看到的迷迷蒙蒙的秀色,化用得自然贴切,如出己手。在这里不仅写出了阳春烟景,而且从“望中”体会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下阕前三句是说,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
换头运用口语,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以口语入词,在宋代以柳永为最多,其他人的词里也不少,但像在这首词里用得如此活泼有意趣的并不多见。两个“个”字用得妙,“饾饤”一词在这里用得更具神采,真是点铁成金,没有这个词,前两个“个”字的“弄姿”也显不出来。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这两句是说,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
天气阴晴无常,使得踏青的姑娘们的情绪起了变化,她们要抓紧时间,赶快一览春景之胜。这两句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镂”、“拨”两字用得贴切,仿佛可以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看到她们轻盈的体态,她们的活动为春景增色,而妍丽的春景也为姑娘们的娇姿艳容增添了光辉。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这两句是说,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
她们只顾忘情的欢笑,不提防,一脚踏进泥淖里,浊浆溅满了她们的罗袜,不用说,“小双鸾”更是沾满污泥。无限珍惜的心情使她们的笑容顿敛,双眉紧锁。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末三句是说,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吹在眉山。
踏青姑娘们的蛾眉,本来是淡淡的,但眉头一皱,黛色集聚,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绿全被灵巧的东风吹在上边。不是“东风巧”,而是词笔巧,词人捕捉住踏青姑娘们一瞬间的尴尬的感情变化,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把其形诸笔端。产生了一幕小小的喜剧,这幕喜剧在开头两句写雨水的词里已暗暗的做了安排。
这首词咏踏青,从春日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的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写法新颖,在内容上又富有生活气息。

附录《庆清朝慢》王观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译文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注释
1.庆清朝慢:王观创调。一作《庆清朝》。双调九十七字,平韵格。 
2.东君:司春之神。古亦称太阳为东君。
3.轻暖:微暖。
4.小双鸾:鞋面所绣之双鸾图案。
5.烟郊:月色朦胧或烟雾弥漫的郊野。
6.望中:视野之中。
7.则个: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词,近于“着”或“者”。全句意思相当于“有时晴,有时阴”。
8.饾饤(dòu dìng):原意指将食品混杂。此处比喻天气杂乱,杂凑堆砌,含幽默语气。
9.镂花:一作“撩花”。
10.吴绫:吴地所产绫罗丝绸。
11.香泥:芳香的泥土。
12.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名家点评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风流楚楚,词林之佳公子也。世谓柳耆卿工为浮艳词,方之此作,蔑矣。词名"冠柳",岂偶然哉?

贺裳《皱水轩词筌》:词之最丑者,为酸腐,为怪诞,为粗莽。然险丽,贵矣,须泯其镂划之痕乃佳。如蒋捷"灯摇缥晕茸窗冷",可谓工矣,觉斧痕犹在。如王通叟春游曰"晴则个,阴则个"云云,痕迹都无,真犹石尉香尘,汉皇掌上也。两"个"字尤弄姿无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