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绕絮》赏析

标签:
宋词晏几道恋旧情怀杂谈 |
《御街行》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这首词写故地重游中恋旧的情怀,容易令人想起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者的心情相类似,但小晏词并不落崔诗的窠臼。
崔护的诗是从昔到今顺叙,这首词却从眼前景象咏起,渐渐勾起回忆,是倒说。
“街南绿树春绕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这首词开头四句是说,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上片后三句是说,闲懒的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上片的开头与结句数字重复(“街南绿树”与“街南树”),颇为别致。细玩词意,原来前四句与后三句乃是倒装,重复处恰是衔接的标志。“街南绿树春绕絮”四句,是北楼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为鸟瞰,才能看的那样远,看得见成行的柳树和别的花树,看得见花絮红白相间织成的灿烂的“娇云”,看得见漫天飞絮。这里,“雪满游春路”是由柳絮“饶絮”而生的奇想,同时又点出“晚春”二字。至于“树底人家朱户”,当是从“树头”的空隙处隐约见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艳花娇云之中的。把一种急切的寻寻觅觅的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先写出鸟瞰画面,引起读者沉思,再推出人物楼头顒望的画面,使人感受渐趋明确。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下片开头四句是说,倚遍栏干还懒的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他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阴深处停马驻足。
过片由景及情,词中人“阑干倚尽”,甚至在“几度黄昏雨”、“游春”的人们尽皆归去的时候,还不忍离开。“犹慵去”,是写情态,也是写心理。何以如此?紧接两句便是回答。“盘马”显然不是今日之事,“晚春”也不是眼前这个晚春,而“绿荫”、“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绿树”底下的那某个“人家”。这里是词中人昔游之地。对景枨触如此,必定有值得纪念的特殊情事。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末三句是说,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词的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较之“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句,尤其觉得有花落人去之苦。这首词把读者带到回忆过去的刹那便打住,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词中人只是在北楼空望,原来他已经访问过词中不曾出现的伊人了:断无消息。只有“香屏空掩”而已。那么由此可知,“几度黄昏雨”或不限于一日,“北楼闲上”抚景怀旧也不止这一次吧。
这首词上阕写春日美景,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全词以含蓄有致的笔触,从眼前景物咏起,渐渐勾起回忆,抒写了故地重游中的恋旧情怀。
附录《御街行》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绕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注释
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
饶:充满,多。
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闲:高大的样子。
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慵去(yōng qù):懒得离去。
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名家点评
清代词人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此词能够将单相思的少年心态描写得如此细腻、委婉,感染力如此之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现代作家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该词描写细腻,刻画传神,语言精妙,风格浓艳,把一个歌女婉转而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惟妙惟肖。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此词与《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一首情感相类。
后一篇: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