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2018-12-05 18:07:03)
标签:

宋词

欧阳修

采莲

歌舞

杂谈

《蝶恋花》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这首词写越女采莲,是按照古乐府《采莲曲》的旧题写成,以供演唱。由于题材的规定,此词的特点是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节奏明快,动作性强,适于歌女们载歌载舞。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这首词前三句是说,明净的秋水畔,一群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们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起首三句既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在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她们的衣着颇于文献记载相符。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便毫无意味了。
“照应摘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上片后两句是说,她们的娇艳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们的纤手拗断了莲梗从断口里拉出来的丝,撩起了她们的绵绵情丝。
我们仿佛看到了采莲女门像荷花一样娇艳,美丽的姑娘和美丽的荷花交叉在一起,使你分不清何者为花,何者为人。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就意义来讲,这句话还含有多种层次: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这是第一层;接着伸手采莲,这是第二层;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这是第三层。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就很强,非常适合于组织舞蹈的手势、身段,也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从上句摘花的联想,人们可以理解这是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这两句都带有民歌色彩。由于感情挖得深,写得真,所以很容易化为舞蹈语言(动作)。
“鸂鶒滩头风浪乱,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下片前三句是说,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然而此词并不停留在舞姿的描绘和感情的刻画上,它还有简单的情节,情节还有所发展。如果说上片是群舞,场面比较欢快,那么下片就是独舞居多,场面渐渐变得紧张。天晚了,起风了,荷塘上涌起阵阵波涛。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场面上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这样紧张的情节,我们可以从“鸂鶒滩头风浪乱”中体会到。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池塘上既有荷花,又有紫鸳鸯,再加上荷花也似的采莲姑娘,画面上真是美不胜收。如此优美的环境,忽然笼上暮色,被风浪破坏,情节自然紧张起来。于是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这里面可以产生许多寻人的动作,化成许多优美的舞蹈身段。从全词的结构来看这一段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末两句是说,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一路离愁。
在结尾之前,词情有一个跳跃,在章法上叫做空际转身。上面说姑娘在寻找伙伴,但到底找到了没有,词人未作具体交代。然而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的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这在词来说,正是一个理想的结尾。采莲姑娘唱着采莲曲归去了,歌声伴着桨声,由近而远,悠然而去。人虽去,莲塘上却洒下一片愁情,留下一曲优美的画外音,久久的吸引着读者。

附录《蝶恋花》赏析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应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乱,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

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归棹:归船。

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名家点评

谭献云:“‘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句,言小人常态。‘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句,言君子道消。”(《徐珂历代词选集评》)

沈际飞云:“美人是花真身。”又云:“如丝争乱,吾恐为荡妇矣。”(《草堂诗余续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