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2018-12-04 12:30:04)
标签:

宋词

欧阳修

婉约

离情

杂谈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的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里摇动马鞭,赶马行路。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在这种环境下行路,不但看到春的颜色,闻到春的气味,感到春的暖意,而且在心里也荡漾着一种融怡醉人的春意。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上片后两句是说,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行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起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因此这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因为所别的人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 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下片前三句是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过片两对句,似乎由陌生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其实,整个下片,都是行人对居者的想象,上下片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递进。上片的结尾已经讲到自己的离愁迢迢不断,无穷无尽,于是这位深情的主人公便不由得进而想象对方此刻也正在凭高远望,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这正是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远望,又能望见什么呢?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末两句是说,杂草繁茂的原野的尽头就是重重春山,所思念的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结尾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深情,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行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出来的心图。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的是一个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含蓄蕴藉,令人神远。这固然首先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是分不开的。

附录《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名家点评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杜子美流离兵革中,其咏内子云:“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欧阳文忠、范文正,矫饰风节,而欧公词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又:“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上分明问。”范文正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又:“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情之所钟,虽贤者不能免,岂少年所作耶?惟荆公诗词未尝作脂粉语。

宋代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句意最工。

明代杨慎词品》:佛经云:“奇草芳花能逆风闻薰。”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正用佛经语。六一词云“草薰风暖摇征髻”,又用江淹语。今《草堂词》改“薰”作“芳”,盖未见《文选》者也。又,欧公一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石曼卿诗:“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欧与石同时,且为文字友,其偶同乎?抑相取乎?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

明代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欧公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陈大声体之,作《蝶恋花》。落句云:“千里青山劳望远,行人更比青山远。”虽面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则偷句之钝,何可避也。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此词特为赠别作耳。首阕言时物喧妍,征辔之去,自是得意。其如我之离愁不断何?次阕言不敢远望,愈望愈远也。语语倩丽,韶光情文斐亹。

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升庵以拟石曼卿“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未免河汉。盖意近而工拙悬殊,不窗霄壤。且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可与知者道耳。

清代许昂霄《词综偶评》:“春山”疑当作“青山”。否则,既用“春水”,又用两“春山”字,未免稍复矣。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栏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闽之章法井然。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己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托为闺人别情,实乃自抒己情也,与晏殊《踏莎行》二词同。上半阕行者自道离情;下半阕则居者怀念行者。此词之行者,当即作者本人。欧阳修因作书责高若讷不谏吕夷简排斥孔道辅、范仲淹诸人,被高将其书呈之政府,因而被贬为夷陵令。

现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末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

http://uploads.yjbys.com/allimg/201611/24-161122155525E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