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赏析

标签:
宋词欧阳修西湖夜游杂谈 |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这首《采桑子》是写泛舟夜游西湖的感受。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这首词前两句是说,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云彩风物都那么鲜丽。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衷心赞美西湖。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上片后两句是说,鸥鸟白鹭安稳的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心。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当时颍州地方长官吕公著等经常这样玩乐,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上片粗略地勾画了西湖的景物,草草两笔以把握住西湖的特点。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下片是说,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是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词的下片写夜泛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无论“春深雨过”、“群芳过后”、“清明上巳”、“荷花开后”都异样美丽,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景中,“人在舟中便是仙”谁也不希望作骖鸾腾天的仙人了。
在这首词中,作者对西湖夜色的描写,疏疏着笔,将夜色表现的优美可爱,每个句子都流露出从内心发出的赞叹之声,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这是一首思想情调健康积极的好词,反映了欧阳修晚年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作《采桑子》几个月之后,欧公便下世了。
附录《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译文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注释
云物:云彩、风物。
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名家点评
现代词学家、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夏敬观曰: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此词与苏东坡《前赤壁赋》写的都是在月白风清水天一色之时,乘舟夜游的一种审美感受。殊途而同归。这种感受,只有亲身的经验与体会,才有可能获得并表达出来。
前一篇:《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