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锦绣谷游记

标签:
游记锦绣谷天桥仙人洞花径 |
29日,乘庐山专用大巴车游庐山,车过牯岭小镇,牯岭镇是庐山上很有特色的一个小镇。初来庐山的人总会惊诧于,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顶竟有一座设施完备的叫做牯岭的小镇。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庐山牯岭的最初开发就是为了人们在此消夏避暑度假。英语中的“Cooling”是清凉的意思,音译为汉语就是——牯岭。早在1927年,庐山上已有别墅了560栋,居民好几千人,分别来自世界上十五个国家。因此,牯岭小镇多各种建筑风格的房子。过了牯岭小镇下车,从大林路走,沿着如琴湖就到了锦绣谷和花径附近。如琴湖因湖面像一把小提琴得名。
锦绣谷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从天桥左侧石阶至仙人洞的一段秀丽山谷,长约1·5公里。它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季冰川反复刻切形成了平底陡壁的景观。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一路风景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从锦绣谷入200米可到庐山著名的“天桥”,其实这里并没有桥,只有断崖,崖上有一块巨石伸向空间,以对面的悬崖做背景,远远望去像是断桥。这里两边悬崖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败逃至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坐骑似乎撞上朱元璋的马尾了,忽然一个惊天霹雳,雷迅捷隆隆,天昏地暗,出现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偶,云消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天桥不远处有一块立在悬崖边上的“好运石”,很多游客会用手触摸它。沿着修筑在悬崖绝壁的石阶来游览锦绣谷,惊险之余又有如画的风景,你会看到一座数十米高的孤石峰,峰巅上有人头石,这块巨石恰似一个老人的侧脸,面容憔悴,连眉眼、皱纹都很清晰,惟妙惟肖,巨石上刻着“锦绣谷”三个大字。山峰下有一个洞,叫“锦绣洞”,洞中可容纳十多人,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洞外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断的流入洞中。在锦绣谷中,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怪石,有的像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像搏斗的双狮、狂奔的野马、翱翔的雄鹰,甚至还有像观音对台梳妆。当然欣赏这些怪石,需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出谷便到了仙人洞,是观看锦绣谷的最佳位置与身在谷中时有不一样的感受。
名誉海内外的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洞高7米,深达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的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洞中修炼,直至成仙,所以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雕像,仙人洞的左侧是一座道观——老君殿,香火颇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与石上方分别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实习种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拨云破雾,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伟人云“暮色苍茫看劲松”的“劲松”是也。
出来又来到了大林路,向前走,就来到“花径”,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吟罢,随后又提笔留有“花径”二字,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
走出花径,发现又回到了原来锦绣谷的入口处,因为我们从山脚下走的,山上没有走,看到山上有人下来,于是又上山去看了一下山上有亭子,走过木桥有一“赏春园”,里面花卉盛开,靠里边还有一个盆景园,由数百盆树桩盆景。时间不早,我们草草看了一下,就向刚才下车的地方走去,上了原来的旅游车。
庐山仙人洞

前一篇:游碧龙潭,上庐山
后一篇: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赏析